M8总结 - 看见自己,感受内心

M8上海之行过去快十天时间了, 几次想提笔写些什么却总也不能开始, 今天终于被deadline逼到了必须要写的地步。 回想这些天, 似乎突然之间变得非常忙碌, 没有整块的空余时间来整理,而真正让我不能开始的原因是内心的胆怯 - 害怕作为一个年长的理工科生, 没有生花的妙笔来描述经历的精彩和内心复杂的感受。

16号那天出门,前后几秒之差让我躲过了被大风大雨刮落的一支棕榈树枝砸中的命运,刚感谢完上天, 就发生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超长待机,我有点惊奇的发现在这个漫长等待的过程中, 虽然感觉不爽疲惫,却没有了以前出差飞机延误时那么多烦躁郁闷愤怒的情绪,我至今都不确定这是因为我的定力提升了还是因为不用考虑工作的压力造成的。 

我对第二天的现场演练充满了期待,心里隐隐有点希望好好表现的欲望, 又有幸在第一轮作为被教练者分到了Mingyan的组, Mingyan准而狠地指出了我不想看不想承认的懒惰懈怠,当时心里就有一个声音在说:我其实知道的,但是你干嘛这么直接了当地撕开呢? 我还没有准备好, 我还不想面对, 当时就产生畏难情绪, 开始希望第二场不要在他的组了。  

第二次开场前, 心中反复提醒自己“关注人和背后的信念, 不要掉到事件中”,结果不知不觉中又一次掉入了事件的陷阱, 一结束出来,内心有万马奔腾,惭愧懊悔自责失落各种情绪,脑海中一下子冒出来各种当时没有意识到的可以深挖和带被教练者看到更远更宽更深的方方面面。。。 复盘时, Jane的点评和Susan的反馈让我获益良多,清晰地看见了自己那些退化的感受力,迟钝的觉察力和强大的习惯性。

多年的职场经验将我的脑区锻炼得很大, 虽然我“想”关注人, 我认为我有“同理心”,但是“想”关注的是人的哪个方面 - 是“想”帮TA快速解决问题还是慢慢地让TA看到问题背后的信念价值观可能性?我“同理”的是事件本身还是TA的感受情绪?哪些是我的惯常模式?如何走出这种惯性?是什么原因让我的提问跳跃并不够直接有力?我努力在听什么? 当然问题的答案很容易就会说到功力不够, 术业不精,需要多多练习实践,我完全赞同这一点,这次的现场演练也证实“术"和”器“运用的僵硬呆板; 我想说说这次感触很深的另外两点: 

1. 复述和回应的区分, 回应是一种冒险,我觉得回应是对教练的思维, 感知,整合,专业能力的一种考验,显然我在M8的考验是不合格的, 感知能力严重萎缩。

2. 客户为什么要花钱请教练? 这个问题放在平时也许根本不会触动我, 但把这个问题放到当时的场景中, 联系到复盘时的点评反馈,让我看清自己内心的怯懦和逃避 - 我不想面对不完美的自我, 我也不想直接尖锐地刺痛他人,因为我怕痛,而我的功力又不能支撑我做到少痛微痛,所以干脆就委婉,蜻蜓点水。在后知后觉这样做的时候,完全忘记了教练的初衷和自己的初心。 

真的感谢这次经历,感谢这个过程中让我有醍醐灌顶感受的每一个人, 是有一点痛, 但是很受用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M8总结 - 看见自己,感受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