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曲晓岩】20170312

周六第一次听李老师讲课,我近乎是怀着朝圣的虔诚心情期待着这一堂课。还带着一个小小的问题。

结果,上完课以后,整个人都蒙着圈回来了。那个问题也没有问。

老师课上讲的是什么,我已经记不太起来了,满脑子的轰隆隆,还需要有个线头才能开始抽丝剥茧。

还是从我之前想问的问题开始说吧。

这是我之前一个部门的同事,因为我们的领导换人了,导致出现了心情抑郁的状态,一进到办公室整个人都不好了。其实以前我们也这样,不过除了她,我们两个人都选择了离开。如今,一个回老家守着爸妈守着娃,一个是我,直接都转行了,虽然清贫但貌似还很快乐。而剩下的这个同事,虽然涨薪已经到了同行业同级别的一个高不可攀的水平,但是一个不靠谱的领导,一个格格不入的团队,足以影响每天的心情。所以,她会直接在我们三个人的小群里每天和我们抱怨领导和团队的各种奇葩新闻,倾吐自己的郁闷心情。

虽然我也知道,像她这种情况不属于求助对象,是不需要去帮她解决问题的。但是,每天看着她这个状态,那颗好为人师的心,总在蠢蠢欲动,叫嚣着:“想办法解决它!”我不能让我的朋友总是如此痛苦。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克制着自己,其实我也很痛苦。

听完课以后,豁然开朗。

我知道为什么不需要去解决它,而不是只知道我不需要去解决它。我需要的是重新架构我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记住老师说过的应该或不应该的准则。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做这件事情的解释:

第一、关注她为什么要说这些事?那些人的奇葩我们都知道,所以做出来的奇葩事都可以理解,并不是值得惊奇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还要说呢?我想,有几个角度。一个是激发我们的情绪,找到认同。虽然我们已经处于三个不同的环境,但只要一提起这些奇葩,我们的情绪记忆就会瞬间共鸣。这也是她维持我们之间友谊的一种方式吧。一个,也是在隐晦的秀自己的价值,被抢占功劳,被逼做各种应该是领导职能内的工作,那也得有这个本事啊。虽然不快乐,但是我现在的工作很有价值,更别说我现在还高薪呢。三来呢,调侃别人的卑劣,也是在凸显自己的高尚,有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

所以,谈论这个话题,对她来说,是有获益的。而并不是觉得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第二,关注我自己,为什么总想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但归结到底,还是一个:找存在感,满足自己的欲望。一是觉得自己学了心理学,就像手里拿了把锤子,看谁都是钉子,都想去敲一敲,好为人师。二是从一个指导别人的角色突然变成了无收入的无业游民,还被原同事隐晦秀高薪,尽管在预料之内,但心理上的落差还是避免不了的。为了证明我的选择没错,所以总要找机会显示一下自己的专业,从“知障”走向了“智障”。三是这种不愉快的情绪共鸣,不是因为对她共情,而是触发了自己的不快,所以这种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抛出了“痛苦”,而我接住了痛苦。

第三,为什么不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一,它不是心理咨询的范畴。换个领导和团队就好了,比如我们之前就相处的异常融洽和高效。心理咨询解决不了这个。二,我不是“心理咨询师”,“求助者”也不是求助者,只是在我以为自己是个“心理咨询师”的前提下以为的“求助者”。心中有什么,眼中就有什么。三,即便我是个心理咨询师,即便她是个求助者,我也不能让这个问题从她的生活中消失。而这个问题在她的生活中消失,即便是在经过了我的咨询之后,那也不是我咨询的结果。

引用了老师说过的话,昨天听的时候,它们还是“老师的话”,今天写的时候,已经把它们变成了“自己的话”。

虽然我知道,这也许还是不正确的,但是,我需要这样的建构过程,来防御自己,避免焦虑。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得糊涂【曲晓岩】20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