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5

让公开课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力

——2019年金塔县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技能大赛暨观摩活动的思考

王冬梅

  今年全县学前教育课堂技能展示活动,一改往年学校初赛——联盟责任区复赛——县级决赛的模式,由学校组织赛课,每个学校派赛出的选手参加县级赛课,让每个学校的选手都有公平亮相县级赛课的机会,同时赛课教师全程参与此次活动,与观摩教师一起的观摩、学习,课间积极交流心得和体会,交换意见和看法,建立了联结方式,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认识。

  参加本次学前教育赛课活动的16位教师,设计的内容是五大领域中的语言和艺术(美术),本次课堂技能展示,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课堂教学体现了生本教学理念。所有展示的教师在备课上课组织活动过程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基本上都是从在和孩子们游戏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活动目标,又让孩子体会到了快乐学习的乐趣。在设计和展示课的过程中努力由“教”向“导”转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尤其是没有出现“小学化”的苗头,没有拔苗助长的表现。

  罗思童老师所讲授的《用“在”(音)说一句话》,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整理、概括、归纳,教学语言运用准确,教师表情丰富自然,从头至尾围绕“用“在”说一句话”这条主线设计活动,重点突出,训练精准,活动组织过程严密,充分尊重孩子的表达欲望,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魏娟老师的《我的家》一课通过幻灯片播放授课班级部分孩子家庭环境照片和父母照片,让孩子们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讲述家里成员的情况,教学设计新颖独特,贴近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赵蓉老师的课堂结构严谨,驾驭课堂能力强,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能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动态的动作画法,尊重孩子们的创作思路,启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马玉玲老师的《造高楼》一课,课前收集了大量与教学有关且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视频资料,让教学更具直观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目标设计上,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有量化,能力、思想情感目标有要求,体现了专业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二)游戏贯穿于课堂始终,教具丰富多彩。16位参赛教师从导入新课到学习目标展示,从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做了精心的设计。所有教师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教具和学具,且皆来源于生活,很多还是自制的。如制作的漂亮的头饰,各种形状的图案,准备风筝所用的各种材料,市场摆放的各种物品等。16位教师都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都能通过数据、图片、视频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马玉玲老师的《造高楼》制作了色泽鲜明的长方体、正方体,让孩子们在动手搭建高楼的过程中感受和认识了不同形状的物体,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大大增强了形象性和趣味性。《热闹的市场》的两位老师准备了饮料、火腿肠等各种幼儿熟悉的物品让孩子们分别摆放,并让孩子成为超市区域的小主人,孩子们参与积极,在开拓学生视野、挖掘教学资源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习效果较好。

  (三)激励学生尝试,鼓励学生探究。参赛的16节课,多数教师都有“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的环节,教师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各种激励性的话语,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加大了学生的活动量和参与度。以张琼老师的绘本阅读课《昆虫躲猫猫》为例,她先以“什么是躲猫猫”的问题让孩子们来描述,引入主题,然后出示课件,边讲故事边让幼儿观察图画,并且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抑扬顿挫的情感抒发以及精致、优美、有趣的图画激起孩子的兴趣。课堂中教师精心创设了各种问题情境,组织了多元的课堂活动,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让幼儿全体参与体验。

  总的来说,16位授课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们都深知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能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并且16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都尽可能地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表达,表现,将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都能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能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尊重孩子们的表达欲望,语言、表情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能支持幼儿自身的语言表达和艺术创造,能营造相对较为宽松的活动环境。

  没有完美的课堂,我认为,也还有一些需要探讨的具体表现:

  一是活动目标定位的问题。设计的教学活动不能紧扣目标开展,如大班的《昆虫躲猫猫》出示的活动目标有引导和培养幼儿阅读绘本的目标,但是老师上课过程中甚至没有提到这是一个绘本故事。如《造高楼》展示的活动目标有引导孩子认识简单的图形,老师在让孩子用教具建楼的时候,没有点拨幼儿,没有让孩子们观察图形形状。在《我的家》中,老师的教学目标有培养孩子认识建筑上简单的字的习惯的目标,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没有涉及这一点。暂且不说目标设计是否合适,自己设计的课堂活动过程不能围绕自己设计的目标开展,备课研究课不够认真,没有吃透教材。

  二是课堂环节中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堂设计层次不清楚,重点不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如有的老师的课导入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跟活动目标无关的游戏占三分之一的时间,活动中孩子完成任务,却没有老师的必要的跟踪评价和关注的环节。16节课,有提前6分钟结束活动的,有拖堂2分钟结束课堂的,有6人没有按照既定时间组织完成教学,说明备课不够精细,课堂设计不够严谨,课堂组织过于随意。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更加精准,比如,至少有2个教师问幼儿,小朋友们都看看后面来了些什么呀?本来是希望幼儿跟客人打招呼,结果误导了幼儿,幼儿看来看去也无法回答出老师期望的“客人老师”的答案。

  三是教师要强化备课功力。备课不只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有几个老师活动过程被调皮或爱发言的孩子打断,老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幼儿,甚至出现被幼儿牵着鼻子走的情况;还有课堂中出现调皮的孩子从头到尾打其他孩子,老师却始终没有关注或是无动于衷的情况,反映出老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问题。

  衡量学前教育课的标准就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组织的活动中无论是教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还是课后的教学反思,每个环节都必须达到优化,都要有教育理论的支撑。导课、过程、反思都要遵循指南。教师成长没有捷径可言,只有不断学习和历练。公开课是教师奋进的一个推动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听课,相互取长补短,借鉴学习他人经验,对自己教学提高有帮助。另一方面自己上公开课后再听别人的课,进行反思,能有益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艺术的提升。

  (作者系金塔县教育局干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