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产品经理不一定要撰写产品文案,但毕竟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文案上稍有差错,心里绝对是不好受的。
这里,我总结了 7 条自己在撰写产品文案时的原则。
一、不错过任何一环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会经历哪些流程,哪些页面?比如 404、意见反馈、FAQ 等等。拿注册流程来说,在这些步骤中都需要做好文案提示:
- 用户名是否可用
- 密码长短是否合适
- 填写正确时
- 填写错误时(如超过规定字符数)
- 提交等待时
- 提交成功时
- 提交出错时
参照用户体验流程,把每一个用户可能遇到的情况都罗列出来并撰写相应文案,是个查漏补缺的好方法。
二、不要让用户猜
像这种「用户名或密码无效」的情况太常见了。到底是用户名无效还是密码无效?不要讲模棱两可的话,不要让用户猜。
其实,这算不上是文案的问题,而是产品设计的问题。如果在输入用户名时就判断是否存在该用户名,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讲用户能懂的话
如果在第一条原则中出现纰漏,而且程序猿哥哥发现之后自以为是地写了句文案,结果可能会很可怕,比如写出「对象名 XXX 无效」、「XXX 脚本错误」之类的专业人士才懂的内容。
把用户与界面的所有交互,都当成人与人沟通来看,提醒文案便更人性化一些。简言之,说人话。
四、避免常识性错误
比如今天我们团队在一篇提醒文案中就写到「4 月 31 日」。然而,4 月压根儿没 31 日啊!另外,像「登录」和「登陆」、「账户」和「帐户」,也是常常被混淆的用词。
下面这几个常用词,作为产品经理却用错了,我认为是不可接受的:
正确:App
错误:APP
正确:iOS
错误:IOS、ios
正确:iPhone 6s
错误:iPhone 6S
正确:App Store
错误:App store
五、用词规范化
可能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在用 PowerPoint 来制作幻灯片,所以,通常人们会直接使用「PPT」这个词来代指幻灯片。但你知道,能做幻灯片的还有 Keynote、Prezi 呀。
在产品文案中应当对「大众做法」保持谨慎。
当文案中提及某些公司名时,应当尤其注意是否书写正确。比如微信的英文名是 「WeChat」,却常常被写成「Wechat」;艺龙的英文名是「eLong」,却被写成「Elong」。
对此,平时应该多留意某些公司的品牌 Logo 使用规范,免得「得罪」人家。
六、注意语气风格
《内容至上:基于风格与目标的网站内容》一书中提到,你需要注意公司所在行业的特殊性,比如政府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亲民或权威,银行则是安全。
像 MailChimp 这家邮件服务商就制定了自己的内容风格指南,并对文案调调做出了明确说明:
Fun but not silly
Confident but not cocky
Smart but not stodgy
Informal but not sloppy
Helpful but not overbearing
Expert but not bossy
Weird but not inappropriate
如果你的产品没有制定类似的风格指南,而且产品文案由多人撰写,那得格外小心风格统一的问题。假如一个人的风格幽默有趣,另一个人却正儿八经,显然会让产品体验大打折扣。
七、尊重与礼貌
有人将「设计师」写成「美工」,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十几年前,设计师们的主要工作确实很大比例为视觉设计,因此被粗暴地称之为「美工」。但今日世界已截然不同,把设计师细分出来就有用户体验设计、视觉设计、产品设计等,所以仍然称设计师为「美工」,毫无道理,甚至,就像知乎上有人说的:
对于设计师来说,「美工」是侮辱性的称呼,就像「代码民工」之于程序员一样。
在文案的使用上,对于某个群体的称呼是否恰当,取决于写者是否了解这个该词的真正含义。
再有,像「您」和「你」这种问题,其实没有统一标准,得看产品本身想要以哪种姿态来面对用户。
但是像「他」和「她」,或者「他们」和「她们」,就得谨慎使用。在微信中,「他」和「她」是有明确区分的,因为微信知道用户的性别。
我个人不建议直接写「TA」,这种做法看似聪明,实际上是设计的懒惰。
上面提到的 7 条内容只是抛砖引玉罢了,还有许多实用性的文案原则,许多文案/广告大神或作家们有更为全面、系统且实用的建议。
其实,看一些编辑排版规范,也能避免许多文案撰写的常见问题。像 Github 的 《中文文案排版指北》、豌豆荚的 《豌豆荚文案风格指南》 甚至苹果公司的 《Apple 人机交互指南》 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