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为什么能封中天紫薇北极大帝

《封神演义》是我国古典神鬼灵异小说,作者相传为明朝人许仲琳。在元代有平话《武王伐纣书》,其对故事的主体框架有大概地描述,对人物形象有粗线条地勾勒。许仲琳在前人基础上加工和润色,从而形成了更高水平的小说文本,情节较之前更为复杂,人物形象也较之前更为丰满。

今天,一起来聊聊小说中的伯邑考。话说,武王伐纣大业方毕,姜子牙奉元始天尊敕令,往封神台封神。365位正神被封,生前各为其主,死后各司神职。文王长子伯邑考被封为中天紫薇北极大帝。此何许神也?道教“四御”之一,一说位列于玉皇大帝之后,一说是辅助玉帝管理三界四位辅臣之一。《上清灵宝大法》卷四说:“北极大帝则紫徽垣中帝座是也……正居天中。为万星之宗主,三界之亚君。”地位之尊崇,可想而知。那么,一个在《封神演义》中看似可无可有的角色,为什么受封的神位是这般尊崇呢?

个人愚见,原因有三。

一、惨死宫闱,忠孝两全。

第十八回写道,伯邑考言文王“七载禁于异乡,举目无亲。为人子者,于心何忍”,不顾相宜生劝阻,欲往朝歌,代父赎罪。于是只身犯险,以图解救文王。怎奈到了朝歌之后,被妲己陷害,又兼以琴曲暗刺纣王之过,被判以钉住手足,遭万刃剁身之刑,受刑之时,仍大骂妲己媚主害国。伯邑考死后,昏庸暴虐的纣王听任妲己谄言,将其碎肉制成肉饼,赐食文王,以试文王之心。

可以说,伯邑考死得异常惨烈,受极刑、尸骨不全不说,死后还被自己的父亲食肉,从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价值关怀上来说,他是值得被怜悯同情的。但是他“忠名常在,孝节永存”,为救父亲,只身犯险,尽人子之责,为谏君王,面刺其过,尽人臣之责。在封神榜上,绝无第二人。为彰其贵重之人品、孝父忠君之气节,亦为了作众神之表率,封中天紫薇北极大帝,实至名归。

二、为掩文王食子偷生之过。

周文王为中国中古圣人,他忠孝节义,勤政爱民,被囚羑里七年,坚守臣节,推演先天八卦,变八卦为六十四卦。中国历代社会,上至君王重臣,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称颂文王之德。可以说,纣王暴虐失德,文王的天下归心,为后来武王伐纣提供了充分的政治基础。《封神演义》中,文王食子肉以释纣王之疑,往严重点说,有苟且偷生之嫌,这与传统的文王形象是有所悖离的。伯邑考被封大位,一切变得理所当然,不是文王有意食子偷生,而是伯邑考该历此劫,方得封正位,文王命不该绝于羑里,故食子避灾。

三、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心理弥补。

伯邑考为周文王长子,如果不是年少殒没,文王薨,其当为西岐之主,纣王无道,西岐甚得人心,若顺天改代,当为天下之主。地位之显赫,不言自明。文王遭禁期间,伯邑考遵父嘱监国,其执政能力如何,书中无过多描述,但十八回《子牙谏主隐磻溪》里,有这段文字:“众民进城,观看景物:民丰物阜,行人让路,老幼不欺,市井谦和,真乃尧天舜日,别是一番风景。”可以看出,文王走后,伯邑考无改文王国政,恪守王道,西歧大治。再看接下来伯邑考对于朝歌逃民问题的传命:“既朝歌逃民因纣王失政,来归吾土,无妻者给银与他娶妻。又与银子,令众人僦居安处。鳏寡孤独者在三济仓造名,自领口粮。”可以说,伯邑考符合了中国传统的仁君圣主的形象,是一个合格的继任者,这样一个几乎有完美人格的人,生前无法统驭万民,死后封为万星宗主,不得不说是政治意识形态上的一种心理弥补。

你可能感兴趣的:(伯邑考为什么能封中天紫薇北极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