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有”与“无”

图片发自App


      生活在城市,我们习惯了密密麻麻的大楼,千篇一律的景色,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目的好像仅仅是为了满足某种经济诉求和人们最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城市的魂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他们除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有强烈的精神文化诉求。

      如果把城市的基础设施比作“有”,那么由这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基础设施提供的公共空间就是城市的“无”。“有”更多地满足的是人们的经济诉求,而“无”满足的则是一种人文诉求在城市建设的理念中必须坚持“有”与“无”并重。这两者虽看似对立,但其实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有”是“无”的基础,是组成“无”的血肉之躯。其基础性体现在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无”,是由城市基础设施撑起来的空间,此其一。从另一层面来说,城市的基础设施就好比城市的骨骼,为人们安居乐业、便利生活提供了条件,满足了我们衣食住行的需求。试想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都得不到满足,何谈精神文化生活呢?此其二。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建设布局好城市的基础设施,满足好人们的经济诉求。

      “无”是“有”的目的,是“有”的精神依归。《老子》里有一句话:“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是说,在墙上开凿门窗,这个门和窗对墙来讲是一个无,正因为有了这个无,房子才可以居住。老子用一种隐喻的方式向我们描述了虚空对人类的价值。确实,城市建设不能只重有,而忽视“无”,应该更加看重“无”的价值!当前,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上,我们会看见许多经济先行的现象。那些越建越密集的楼盘,愈来愈商业化的景区,都是经济先行这一导向的产物,让许多人“透不过气来”,这种对人的精神文化诉求的漠视,折射出的是一种片面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值得我们警醒!我们建设一座城,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一个真正优秀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者,应该是一个人本主义者,有着对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关切,对推动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渴望!那么,重视“无”即公共空间的打造,恢复其社会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诉求就是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担当!

      故此,我以为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应做到“有”与“无”并重。既不能过分看重“有”,压缩市民生活空间,也不能为了充足的“无”去牺牲人们的基本需求。管理者应秉持共建共享的城市管理理念,以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为目标,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和公共空间的关系,让生活在城市的人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快乐!

      如是,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试谈“有”与“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谈“有”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