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1,小芳

拆页一

来自第一章《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P7 
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能做到这些,就能更好地掌握复杂的知识。心智模型是外部现实在心理上的一种表现。想象一名等待棒球投出的击球手。他必须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判断,要打的这个球是曲球、变化球,还是其他球路。击球手怎么能做到这一点?有一些微小的信号可以帮助他:投手挥臂准备的动作、投球的方式,以及球上缝线的旋转样式。杰出的击球手会排除所有外界于扰,只留心上述代表球路变化的特征。通过练习,他会把各种球路变化的特征总结出来,用这些线索构建不同的心智模型。他会把这些心智模型和他知道的击球姿势、击球区域,以及挥棒动作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打出一记好球。他还会把这些跟与球员跑垒相关的心智模型相关联:如果一垒和二垒都有同伴,他可能会做“牺牲打”,让跑垒员继续前进;如果一垒和三垒有一人出局,他就会避免“双杀”,而是要保住能跑回本垒得分的跑者。他还要将这些跑垒的心智模型和判断对手的心智模型联系在一起。(对手是要后撤防守,还是要近迫防守?)此外他还要与从休息区传到跑垒指导员,再到击球手本人的信号相关联。在一次优秀的击打中,所有这些都要完美地搭配在一起:击球手击球,让球飞到外野的防守空白区域,为自己换来跑上一垒的时间,并为队友继续跑垒赢得时间。球员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已经挑出了最重要的因素,能够识别并应对各种球路;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了心智模型,而且他把这些心智模型和棒球比赛中的其他重要因素联系了起来。正是因为这个道理,经验丰富的球员比经验不足的球员上垒得分的机会更多。经验不足的球员每次上场时都无法洞悉球场上繁多易变的信息。
许多人相信,他们的智力水平是生来注定的,学业无成是因为先天不足。但实际情况是,每当你学到新东西时,大脑就会发生改变一经验会被一点一滴地存储起来。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天资不同,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通过开发心智模型,来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换言之,影响智力水平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你本人掌控的。了解这一点,你就可以用失败来证明自己确实努力过,从失败中获知更多的信息,知道自己是应该更加努力,还是应该尝试其他方法。你需要意识到,如果感到学习非常吃力,那是说明你正在学习非常重要的东西。就像玩动作类电子游戏、试验新的自行车越野特技样,想在已有的水平上有所进步,达到真正的专业程度,就要明白努力与挫折是必不可少的。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其实是在搭建通往高层次学习的桥梁。

「I,重述知识」

什么是心智模型,心智模型在学习中起到什么作用?

(说明,可以借助度娘更清晰的理解心智模型,但不要直接复制度娘的话哟。)

心智模型这个名词由苏格兰心理学家Kenneth Craik于1943年首次提出。直到1980年后被认知心理学家Johnson-Laird和认知科学家Marvin、Minsky(1975)、Seymour Papert 所采用,后逐渐成为一个常用名词。

认知心理学家Johnson-Laird总结了心智模型的三个基本来源:

①.    来自于过去从书本或者经验得出的知识,或者从已有类比模型中以归纳的方式重构。

②.    来自于对外部世界的日常观察,并将其纳入相关的心智模型中。

③.    来自于他人的解释,即将他人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心智模型或者修正已有的相关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是一个人基于这三种来源的归纳和内化,就好比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也就好比我们手上有一本一本的剧本,当重复或者类似的事情发生时,我们便会不自觉的应用这些先前写好的剧本,来匹配当前的问题,并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即你认为事物将如何发展,就是你的心智模型了。

几乎每个天生智力没有缺陷的人都拥有自己的一套心智模型。但心智模型有优劣好坏之分。

①.    一个人如果拥有完整而健全的心智模型,他对事物的发展就可以做出精确的预测。

②.    反之,一个人的心智模型如果很浅薄狭隘,他对事物的判断也必然不够准确有效。

在充满未知的环境下,心智模型是决定一个人生存能力的重要因素。

庆幸的是人的心智模型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习得并不断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和挫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挫折和错误并不可怕,努力从错误中学习恰恰是通往高层次学习的快捷通道。

「A1,激活经验」     

过去你曾经从事的一项稍微复杂的工作,不是那一眼就能看出该怎么做的,当时你为自己建立的心智模型是什么?请描述这个工作内容,你的心智模型,以及心智模型的运用。

eg:我在招聘中选人心智模型,每个岗位有必须满足的条件,有锦上添花的条件,这些必须满足的条件就是不可妥协部分,而锦上添花的条件就是不可妥协的。在选人时,我会先面试找到候选人满足这些条件的示例,然后................

记得我曾经在社区给3-7岁的孩子们讲过一个绘本故事《小鸭学游泳》,当时是临时上场,匆忙之间就挑了一本我还比较熟悉的故事,讲之前,还有点担心这个故事会不会太简单了,可能有些孩子都已经听妈妈讲过了。这个故事很简单,就是鸭妈妈带着一群鸭宝宝去学游泳,其中一个鸭小弟担心害怕,不敢下水,后来在妈妈和兄弟姐妹们的鼓励下勇敢的下水,最终它学会了游泳,最后全家一派欢乐的故事。这个故事绘本图画非常好,很清晰的描述了鸭宝宝们各自的表情和动作,孩子们一看就能明白。

后来我一想,这个故事里有好多点是可以和孩子们互动的。

比如说鸭妈妈为什么要教鸭宝宝们学习游泳呀?因为游泳是鸭子必须学会的生存技能啊,你们呢?爸爸妈妈们教会你们的本领有哪些呢?会自己穿衣服了吗?会自己洗澡了吗?

比如说当鸭小弟担心害怕的时候,其他人一直在鼓励它,给它加油,如果和你们一起玩的小伙伴也像这个鸭小弟一样,不会玩新的玩具或者害怕做一个动作,你们会鼓励他吗?还是会笑他笨呀?

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孩子们对这样的互动环节非常的喜欢,个个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在整个故事讲解中,都表现得很认真,很有兴趣。

由此,我总结出讲故事的心智模型是:

①.    自己要深刻理解所讲的绘本故事,通常一本优秀的绘本,不仅可以发挥孩子们的想象,还能给孩子心智上的启发,就是所谓的小故事大道理。

②.    要增加互动环节,营造气氛。讲绘本不是只是读一遍文字,要观察孩子的反应,恰当的停一停,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提高想象力,思考力。

③.    要有点评鼓励环节,孩子们的回答没有标准答案,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很棒,给予鼓励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④.    要有一定的控场能力,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坐得住,耐下性子来听故事的,他们会时不时的做各种小动作,或者站起来,爬起来,还会带动身边其他的小朋友也跟着做。这样就要不时的对这样的孩子多些关注,温柔的强调一些规则和约定,或者是鼓励他们回答问题。

通过梳理这个心智模型,怎么感觉像是干一件事情的流程和步骤啊。

「A2,规划运用」 

尝试自己梳理一下,创造一个建立心智模型的步骤,先想一想你要把心智模型的建立放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具体又是哪一方面,然后想一想这个心智模型的建立过程未来可以很熟练的运用到这个领域,那么你需要那些步骤呢?

最近在准备拆书练级,通过前段时间写逐字稿的心得和对刚刚讲绘本故事的心智模型的梳理,未来我想在拆书领域构建一个心智模型,以便将来能熟练的运用在拆书讲解中。

①.    针对自己当前最头疼的问题,选一本这方面的权威书籍,找到最能打动我,最能影响我的片段。

②.    写出自己的I, A1,A2

③.    预测这个拆页对解决他人的问题是否有帮助?

④.    如果有帮助,那么设计出一个拆书分享,设计一些常见的问题场景,引导学习者提高某方面的认知,使用拆页中的方法或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1,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