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6

    每天能空出时间来哪怕随便写写也好(那些贪玩摸鱼的时间在嘲讽),做总结回顾太不可忽视了。

    今天听节目,被导哥导姐在ACCD神雕侠侣般的战友情结鼓舞了,这正是我向往的爱情啊!

    今晚看了一个半小时游戏直播,虽然浪费时间,但也放松了脑细胞,晚些反而对板子练习有些开窍,于是今晚主要说一说关于练习的design(同时也是对前不久想到的饱和度的一次应用):

    origin:自学期间不断在思考的是,怎样的练习能最大化训练效率,总希望能找到一种最有效率的训练方式来练习(比如画好直线,曲线,排线等等,为此也做了不少research)。

    但随实践发觉练习与其效率因人而异,套一句万金油即,哪里不会练哪里。在认识并肯定这点后,便萌生练习的design这一概念:如何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最suitable和effective的练习。

    练习本身与练习者的体验联系密切,正是大家常说的心流(舒适区)与hard mode的抉择:我们多数时候都是在两个状态之间切换,要么做完全在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要么做件有挑战的事情。从饱和度的角度来看,在舒适区做事的我们能力值趋于饱和,而hard mode下我们的能力值不饱和,同时压力和失败率趋近饱和。就练习而言,舒适区我们的能力饱和,即不论做什么我们的能力提升空间都小;而hard mode下即便能力值有很大的延展空间,但压力和失败率的饱和又将该空间压缩得极小。饱和度的一个特点在于,当饱和度很高时,想继续提高饱和度,所需成本将急剧增长,但要降低高饱和度,小的成本却能带来较为显著的改变(成本 - 饱和度接近S型曲线)。

    所以对练习的design的核心思想之一就在于,在心流区与hard mode之间折衷,即降低舒适区练习的能力值饱和度,或降低hard mode区的压力和失败率的饱和度。当然,方法很多了。

    给予我诸般启发的正是最近从垂直慢线练习到这两天对基本型与线练习的转变。对于这一转变,我把它称为“在舒适区给自己找点小麻烦”,或者说,鸡蛋里挑骨头。垂直慢线再往前的快线练习,其实对自己而言还是比较舒适的,但垂直慢线又有些hard了,所以综合二者,我选择了练习画带有透视的立方体来结合练习快慢线,用快线来定型,慢线来重复强调。同理,原来想练习画正圆,这太hard了,椭圆练起来又过于随性,于是结合立方体的练习,在其各面上练习内切椭圆,便同时扫除了凭空练圆难以纠错和练习椭圆过于随性无法纠正透视这两个盲点。这里特别感谢Nugent的练习稿给我的启发。

    当然回过头来,不能说之前的慢线练习无用,它让我掌握了如何运笔和使用shoulder的力量,还有就是耐心。但主要在心态上,自己没有把握好,过于太功利——其实功利是对的(why i do this?),但以前放错point,在意说练满满一张今天很辛苦,却是在舒适区做了太多重复的工作(类似临摹和默写之间的关系),练习必须是有实践意义的,好比说画汽车椭圆永远比正圆多,而不该太多计较一张练习是不是画得很满,毕竟一张纸不够画了,还可以画下一张的嘛!

    练习的design是认识与反思的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是相对于练习(量)的质变点。二者结合我相信才能让自己长期保持在最“饱和”的练习状态。

    转眼又是第二天了,赶紧休息,明天开始实践自己新design的练习,以及gesture drawing。

20171026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