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父母逛街,出现一件有意思的小事。
父亲看上一件西服外套,售价599元。这本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商品不打折,仅赠送88元的抵值券。
为了这个抵值券,父母伤坏了脑筋。
“给儿子买件毛衫吧”母亲提议到。
我说:“昨天刚找代购从美国买两件,不要了”。
父亲说:“买两个内裤吧,39一条”。
服务员说:“抱歉,仅限一件商品”。
最后挑来挑去,父亲决定买一件衬衫,从99的一直试到349的才算满意。结果自然是比买西服多花200多大洋。
我全程旁观了整个过程,知道这次商家的营销手段成功了。我是不愿意打扰父母花这些小钱买有用的物品的,也同样没法和他们解释沉没成本、边际成本这些经济学概念。还好,经济条件的改善没让他们选择便宜却不如意的衣服,但是我看到了父母身上一种特质,那就是节俭。
过过苦日子的人,节俭已经成了一种本能,所以我能理解父母88元必须花掉的思维。不过换成是我,直接拿一件内裤走人。我不会在乎是不是有一部分浪费了,只会关注我需要的真正价值。
节俭自然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过分节俭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在可取了。观念转变一下,消费其实是一种投资,过分节俭,截断了我们投资自我,自我升值的渠道。
以前时常听到别人问我是不是学生,并总会为此沾沾自喜。毕竟,谁都喜欢年轻嘛。直到看到咪蒙一句话“你看起来像学生,不是因为你年轻,而且因为你土啊!”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然后为自己曾经的形象泪奔。
对于一般人来说,着装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资,节俭的人往往选择打折产品,促销产品等。看似节省了部分开资,其实封闭了很多自我上升通道。
假如你穿着廉价品,和客户大谈公司实力,对方根本懒得搭理你。更有可能的是,老板根本不会把重要的客户资源交给你,你怎么可能得到升职?
人们的消费观已经在潜移默化的被社会改变,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轻奢品深得用户信赖,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节俭不是美德吗?不应该被宣扬吗?
节俭当然是值得宣扬的美德,但是节俭的涵义应该稍微调整一下。
以前的节俭思维,是能省则省,恨不能一分钱掰两半花,所以每个人家里才会有许多压箱底的物件。
现在的节俭思维,应该宣扬的是不刻意浪费。
去饭店吃饭,四道菜够吃,没必要点满一桌,也不要为了怕浪费就撑死自己。美食让人享受,但是过多的美食就是负担了。
买服饰不一定要追求奢华,但也要有自己的品味。把大量的地摊货转换成少而精的轻奢品,这样的人也更容易让人喜爱。
我不赞成穷养孩子,就是因为穷养会让孩子的童年中一直处于物质匮乏状态,长大后潜意识中进行心理补偿,就会养成过度节俭的毛病。
当然也不能富养。富养孩子会让他们觉得物质获得容易,养成浪费、虚荣、攀比等毛病。喜欢美国富人回答孩子问爸爸是否有钱的答案——我有钱,你没有。
抚养孩子,节俭的确是他们该学会的美德,但没有必要做到能省则省,不刻意浪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