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此山中

吃晚饭的时候和Jane看奇葩说,这一期的辩题是关于无礼亲戚的。多数辩手的论证我都没往心里去,只有一个叫刘楠的辩手讲的一段话我觉得挺有意思。

她说,每个人都要经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老好人时代,因为不懂拒绝,谁来都不敢得罪。第二个是锋利的时期,做事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与人交往尖锐而坚硬。第三个才是自由切换的聪明时期,温和而有原则。

这话讲得很智慧,但实际很讨好。每个人物质条件不同,家庭环境不同,自己所具有的社会地位不同,可能就并不能理解对方经历的事情。宽容是一种奢侈品,是上天和时间给予历练之后的馈赠,有的人可能路途坦荡,那心中有爱并不为难。有的人历尽千难万险,仍然选择对这个世界报之以歌,这才是大爱。一个满脸富贵的人大谈慈善,和一个穷困潦倒的人相提并论,人们会采取的看法都不一样。这是这个世界颠倒的规则。

我倒觉得这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要不要”,而是“怎么样”。

年纪越大才越发现这个世界没那么多道理好讲,如果凡事都能说个一二三,列个条款,那也就没有“难得糊涂”这一说。但即使有需要囫囵吞枣的时候,自己大抵的原则还是要有。树立自己的规矩是利人利己的事。其实事实摆在眼前,大家都懂。年轻人无非是采取的方式比较直白,这是具有时代特点的表征。把话摊开讲也并不是坏事,至少说明本人坦诚。至于内容能不能令人接受,需要在方式上下功夫。

聪明不智慧的人并不幸福,因为他把人事都看得太透。同时又因为不具有与聪明相承接的心怀与情商,所以不比糊涂者容易满足,也不及更智慧的人把人生料理妥帖。凡事总有个度,心里装的事多了,又缺乏接纳的胸襟,痛苦的还是自己。

你知道有太多无能为力的事。所以能经营好自己的小世界就算功德圆满。行有余力,再接济天下。

就算不知道该怎么操作,至少也先确定自己要什么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