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多余

有个记者问米开朗基罗:您是怎么创造出《大卫》这样的伟大作品的?

米开朗基罗:很简单,我去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大卫就诞生了。

这个故事被哈佛教授TAL在幸福课上引用,他总结出,我们要寻找我们的幸福,首先要“get rid of limitation and barriers”,去掉限制和障碍,比如不自信、怨天尤人、对失败的恐惧等,以积极的心态去追求幸福。

正如梭罗所说的,减法比加法更能使灵魂成长。减法,就是去掉那些限制我们潜能发挥的阻碍,充分发挥我们的天赋,我们天生就有的潜能。

《庄子·达生篇》讲了个故事,有个工匠叫梓庆,善于削刻木头做“鐻”的乐器,做出来的乐器被人评价为“惊犹鬼神”,鬼斧神工。鲁候问他有什么高超技巧,他说,他在制作乐器时,从不敢耗费精神,必定斋戒静心,斋戒三日,忘记庆禄爵赏,斋戒五日,忘记非誉巧拙,斋戒七日时,甚至忘记自己有四肢形体,此时技巧专一,外界的干扰全部消失,这时进入山林,看到形貌合意的树木,心中立刻浮现成品的乐器,再加工动手,以人的天性合于物的天性,因此所成器物疑似鬼神所为。

米开朗基罗和梓庆的创作精神有几点共同之处:

1、先有作品成型于心中,“胸有成竹”。对自己要什么,有鲜活的完整的具体的可以看得见的形象,缺乏这点,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对自己要的不确定、有模糊感,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根木头就是一根木头,无法看到活生生的作品在里面。

2、挑选材料时聚精会神。在知道自己要什么之后,要静心,以自己心中作品来衡量材料的适合性,比如梓庆在山林中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做乐器,就绝不强求,“不然则已”,下次再找。否则,将就着选用不合适的材料,就无法做出理想中的作品。

3、用减法来做。去除掉材料上多余的部分,呈现出的就是理想中的作品。人的成长,就是应对挑战的过程,应对成功,就可以获得指数级的成长。用减法来应对挑战,把限制作品成型的各种阻碍和限制给去除掉,才能让我们的应对挑战获得成功。

去掉多余,是成长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去掉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