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是一种展示型组件,也是Android
四大组件中唯一一个用户能够直接感知到的。所以对用户来说Activity
就是一个Android
应用的全部,因此Activity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下面开始接入正题:
一、生命周期
可以说Activity
的生命周期是面试中必考的基础知识。Activity
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到七大方法:onCreate()
、onStart()
、onResume()
、onPause()
、onStop()
,onDestory()
和onRestart()
。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七个方法:
- onCreate()
当Activity被创建时调用,其任务是做初始化工作,如setContentView
界面资源,初始化数据等。我们也常在此方法中进行界面控件的获取和相关事件的绑定。
此方法中有一个Bundle
类型的参数用于被异常销毁重建时回复相关数据。有关Activity的异常销毁与重建会在后面讲解。 - onStart()
当Activity正在启动是调用,此时Activity可见但不在前台,无法与用户交互。 - onResume()
Activity获得焦点时调用,此时Activity可见且在前台,此时可以与用户交互。 - onPause
当Activity正在停止时调用,此时Activity可见但不可交互。在这个方法中我们可以用来做数据存储或停止动画等操作。 - onStop()
当Activity即将停止时调用,此时Activity是不可见且不可交互的,我们通常会在此方法中做一些稍微重量级的回收工作,如取消网络请求,注销广播接收器等。
注意:Activity切换时,如果新的Activity是透明主题,那么onStop()
方法不会执行,因为此时这个Activity是可见的。 - onDestory()
当Activity即将销毁时调用,我们通常在会在此方法中做一些回收工作以及资源释放等。 - onRestart()
Activity重新启动。一般情况下当Activity由不可见重新变为可见状态时调用,或者说在Activity被onStop
后,但是没有被onDestroy
,再次启动此Activity时就会调用onRestart
(而不再调用onCreate
)方法,此时Activity由后台切换到前台,由不可见到可见。
这样拆开来讲可能会有点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两两组合来记或许会更容易一些:
-
onCreate()
和onDestory()
可以称之为完整生命周期,在onCreate()
中完成各种初始化操作,onDestory()
中释放资源; -
onStart()
和onStop()
可以称之为可见生命周期,此时Activity是可见的,但是无法与用户进行交互; -
onResume
和onPause()
可以称之为前台生命周期,此时活动可见,也可以与用户交互;
下面再放上一张图片辅助理解和记忆:
推荐阅读:Activity生命周期之我见,上面那张图就源于此文章,另外这篇文章中还举了一个较为形象的例子:我们把一个Activity比作一本书,那么如果我现在要看一本书A,我需要先从书架取出这本书(onCreate
),然后放到书桌上(onStart
),接着翻开书(onResume
),这时我们就可以开始看了。如果这时我们突然想去看书B,那我们就需要先合上书A或者直接走到书架旁(书A的onPause
),然后同样的取出书B(书B的onCreate
),将书放到书桌上(书B的onStart
),然后翻开书(书B的onResume
),如果此时书B完全遮盖住了书A的话,那么书A的onStop
方法就会执行,如果没有完全遮盖住则不会调用。
如果这样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的话,下面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强化记忆:
- Activity正常启动流程:
onCreate()
>>onStart()
>>onResume()
。 - Activity正常结束流程:
onPause()
>>onStop()
>>onDestory()
。 - 由一个Activity(FirstActivity)跳转到新的Activity(SecondActivity):FirstActivity.
onPause()
>> SecondActivity.onCreate()
>> SecondActivity.onStart()
>> SecondActivity.onResume()
>> FirstActivity.onStop()
。 - 由一个新的Activity(SecondActivity)返回到Activity(FirstActivity):SecondActivity.
onPause()
>> FirstActivity.onRestart()
>> FirstActivity.onStart()
>> FirstActivity.onResume()
>> SecondActivity.onStop()
>> SecondActivity.onDestory()
。
二、异常情况下的生命周期分析
什么叫异常情况呢,例如手机内存不足了,那么系统后台可能就会自行销毁一些目前没有在用的Activity。此时就设置到另外两个新方法了:onSaveInstanceState()
和onRestoreInstanceState()
。这两个方法并不是生命周期方法,所以就并不一定触发,当应用遇到意外情况(如:内存不足、用户直接按Home键)由系统销毁一个Activity
时,onSaveInstanceState()
会被调用。但是当用户主动去销毁一个Activity
时,例如在应用中按返回键,onSaveInstanceState()
就不会被调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的行为决定了不需要保存Activity的状态。通常onSaveInstanceState()
只适合用于保存一些临时性的状态,而onPause()
适合用于数据的持久化保存。
推荐阅读: onSaveInstanceState和onRestoreInstanceState详解, Activity详解(二)——异常情况下的生命周期分析
这里有一个相对较为常见的实例:当手机横竖屏切换时。此时会依次调用onPause()
、onSaveInstanceState(Bundle outState)
、onStop()
、onDestory()
、onCreate()
、onStart()
、onRestoreInstanceSt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以及onResume()
方法。
注意:onSaveInstanceState(Bundle outState)
的调用时机在onStop()
之前,但和onPause()
没有既定的时序关系,即它既可能在onPause()
之前调用,也可能在其之后调用。同样的,onRestoreInstanceSt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的调用时机在onStart()
之后。
三、启动模式
Activity总共有四种启动模式(LaunchMode):
- standard:标准模式、默认模式
默认的启动模式。系统在启动Activity的任务中创建Activity的新实例并向其传送Intent,即每次启动一个Activity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例。Activity可以多次实例化,而每个实例均可属于不同的任务,并且一个任务可以拥有多个实例。 - singleTop:栈顶复用模式
如果当前任务的顶部已经存在Activity的一个实例,则系统会通过调用该实例的onNewIntent()
方法向其传送Intent,而不是创建Activity的新实例,即如果新Activity已经位于任务栈的栈顶,就不会重新创建,并回调onNewIntent(intent)
方法。Activity可以多次实例化,而每个实例均可属于不同的任务,并且一个任务可以拥有多个实例(但前提是位于返回栈顶部的Activity并不是Activity的现有实例)。
例如:假设任务的返回栈中含有A、B、C,D四个Activity(堆栈是A-B-C-D,D位于栈顶)。收到针对D类Activity的Intent,如果D具有默认的standard
启动模式,则会启动该类的新实例,且堆栈会变成A-B-C-D-D。但是如果D的启动模式是singleTop
,则D的现有实例会通过onNewIntent()
接收Intent,因为此时它位于栈顶,所以堆栈仍为A-B-C-D。但是如果收到针对B类的Activity的Intent,则会向堆栈添加B的新实例,即时其启动模式为singleTop
也是如此。 - singleTask:栈内复用模式
系统创建新任务并实例化位于新任务底部的Activity。但是,如果该Activity的一个实例已经存在于一个单独的任务中,则系统会通过调用现有实例的onNewIntent()
方法向其传送Intent,而不是创建新实例。一次只能存在Activity的一个实例。只要该Activity在一个任务栈中存在,都不会重新创建,并回调onNewIntent(intent)
方法。如果不存在,系统会先寻找是否存在需要的栈,如果不存在该栈,就创建一个任务栈,并把该Activity放进去;如果存在,就会创建到已经存在的栈中。 - singleInstance:单实例模式
与singleTask
相同,只是系统不会将任何其他的Activity启动到包含启动模式为singleInstance
的实例的任务中。该Activity始终是其任务唯一仅有的成员;由此Activity启动的任何Activity均在单独的任务中打开。
推荐阅读:Activity的四种LaunchMode
有两种方式可以设置Activity的启动模式:
- 在
AndroidManifest.xml
中通过android:launchMode
设置:
可选值有standard
singleInstance
singleTask
singleTop
四种,分别对应上述四种启动模式。
- 通过标记位设定,方法是
intent.addFlags(Intent.xxx)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addFlags(Intent.FLAG_ACTIVITY_NEW_TASK);
startActivity(new Intent(MainActivity.this,SecondActivity.class));
其中有两个常用的标记位:Intent.FLAG_ACTIVITY_SINGLE_TOP
对应singleTop
模式和Intent.FLAG_ACTIVITY_NEW_TASK
对应singleTask
模式。
对于singleTop
和singleTask
这两种启动模式的具体区别与使用场景推荐阅读:SingleTop与SingleTask在实际应用中的微妙之处。
简单来说就是singleTop
和singleTask
都无法用来启动自己。singleTop
多用于为防止快速多次点击而多次启动Activity;由于singleTask
模式的Activity重新启动时会将覆盖在其上层的Activity都销毁掉,所以多用于登录页或App的主页。例如QQ退出登录后进入登录页面,当你按返回键后将会返回手机菜单页面,而不是你点击退出按钮的那个页面。
四、IntentFilter匹配规则
IntentFilter
直译过来就是意图过滤器,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匹配规则去打开我们想要打开的一类Activity,例如我们想要打开手机浏览器,但是我们不知道用户安装了哪些浏览器或者习惯于使用哪个浏览器,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IntentFilter来启动,让用户自己选择使用哪个浏览器。
IntentFilter
可以在AndroidManifest.xml
中注册Activity时通过
标签来设置intentFilter,它有3个标签属性action
,category
和data
。
在说intentFilter
的匹配规则前,有必要得先讲一下Activity的调用模式,注意是调用模式而不是启动模式。Activity的调用模式有两种:显式调用
和隐式调用
。
- 显式调用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最常接触到的就是显式调用
了: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FirstActivity.this,SecondActivity.class);
startActivity(intent);
其实严格来讲,这个也不算是显式调用,因为在显式调用的意义中需要明确之处被启动的对象的组件信息,包括包名和类名,这里并没有之处包名: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Intent.ACTION_MAIN);
intent.addCategory(Intent.CATEGORY_LAUNCHER);
ComponentName cn = new ComponentName("com.mg.axe.testappa","com.mg.axe.testappa.MainActivity");
intent.setComponent(cn);
startActivity(intent);
- 隐式调用
需要Intent能匹配目标组件的IntentFilter中所设置的过滤信息.如果不匹配将无法启动目标Activity。
示例: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setAction("android.intent.action.View");
startActivity(intent);
当我们进行Activity的隐式调用
时,IntentFilter
就可以排上用场了,那么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匹配规则:
- Action的匹配规则
Intent中的action
必须能够和Activity过滤规则中的Action完全匹配(即完全相等)。一个过滤规则中有多个action,那么只要Intent中的action
能够和Activity过滤规则中的任何一个action
相同即可匹配成功。简单的说就是Intent
中的action
必须出现在目标Activity的过滤规则中。
示例: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setAction("com.axe.mg.what");
startActivity(intent);
这种启动方式既可以启动SecondActivity,也可以启动ThirdActivity,但是无法启动FourthActivity。且必须至少含有一个
标签,否则系统会抛出ActivityNotFoundException
的异常
- category的匹配规则
一个Intent可以设置多个category
,且Intent中的所有category
都必须匹配到Activity中。也可以不设置category
,这时系统会自动匹配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
。这里可能感觉和action
很像,但是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发现Intent是setAction
和addCategory
,也就是说action
只有一个(注意是一个Intent
只有一个action
,但是一个Activity的intent-filter中可以有多个action
),而category
可以有很多个且所有的category
都必须出现在Activity的category
集中。
示例: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addCategory("com.yu.hu.category1");
intent.addCategory("com.yu.hu.category2");
intent.setAction("com.yu.hu.what");
startActivity(intent);
此时依然只能匹配到前两个Activity,因为FourthActivity没有category1
。
另外这里还有两点要 注意:
- 因为强制要求一个Activity需要一个
,所以我们不用将这个categoty
添加到intent中去匹配。 - 如果单独只
addCategory
是没有用的,必须setAction
之后才行。
- data的匹配规则
首先来说一下data
的结构,data
由两部分组成:mineType
和URI
。mineType
指媒体类型,如.png
.jpg
等。而URI
可配置更多信息:
- scheme:URI的模式,如
http
。如果URI中没有指定scheme
,那么整个URI无效。默认为content
和file
。- host:URI的
host
(域名、网址),如www.baidu.com
。如果指定了scheme
和port
,path
等其他参数,但是host
未指定,那么整个URI无效;如果只指定了scheme
,没有指定host
和其他参数,URI是有效的。- port:URI端口,当URI指定了
scheme
和host
参数时port
参数才有意义。- path:用来匹配完整的路径,如:http://example.com/blog/abc.html,这里将 path 设置为 /blog/abc.html 才能够进行匹配;
- pathPrefix:用来匹配路径的开头部分,拿上面的 URI 来说,这里将
pathPrefix
设置为 /blog 就能进行匹配了;- pathPattern:用表达式来匹配整个路径。
总的来说有点像是正则表达式,用于匹配指定字段内容。
示例:假如我想要匹配https://www.baidu.com:8080/imgs/*
,那么data
应该这么写:
java代码: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
intent.setData(Uri.parse("https://www.baidu.com:8080/imgs/img1.png"));
startActivity(intent);
推荐阅读:intent-filter的action,category,data匹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