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一朵纯美的绒花

为了看影片,昨晚熬夜看小说,我看书慢,到底没一口气看完。今天上班时间做贼心虚地看完后半部。

看完的时候已是六点,因为和同事约好买了七点的电影票,没有时间写书评,匆匆记录几句,赶场一样去看《芳华》。

说这部电影之前必须说说来历,和冯小刚拍《归来》是根据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不一样,据说这部《芳华》是先有电影计划,再有严歌苓为之量身定做或者说是私人订制的小说,小说原名叫《你触摸了我》。作为一部小说的名字《你触摸了我》更贴切,但是作为一部电影的名字,《芳华》可以承载更多更普遍的诠释和含义。

有人说冯导找严歌苓写文工团是认定同样有文工团经历的严才女可以光荣完成任务,他本想要个唯美诗意的故事,严才女也确实完成了任务,只不过她最终交出的作品充满伤痛与反思。这样,冯大导演有些私心的追忆青春年华的初衷就被动提高了一个层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书和电影各有千秋。

如果给小说评五星,那么电影我会评四星。为什么呢?不是电影不好,是电影达不到小说的深度,不过话说回来,指望一部两小时的影片塞进去太多情节和刻画太多人物似乎太苛刻,也不现实。低了一星的原因是电影有些地方煽情过了,比如文工团解散时唱《送战友》那里,还有就是结尾,虽然在大多数观众眼里,小萍(小说里叫小曼)靠在刘峰肩上,善良的做了一辈子“好人”的刘峰用左臂搂住小曼的画面定格成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似乎告诉观众“洗尽铅华,方得真情”。但是向来完美主义的我宁愿冯大导演把美的东西撕碎,宁愿电影里把刘峰拍成肠癌,拍死,拍追悼会,也希望他的女儿刘倩玩着手机用几句台词来特写一下90后眼里的“冯小刚年代”。对于历史,对于过去的年代,我们向来是善忘的,刘倩这个特写也许可以让我们忘得不那么快,那么彻底,那样这部影片的现实意义一定会更强烈一些。

影片原著都看过了,写观影感受如果只是找不同,论怎样好,怎样不好,或者里面的人物谁好谁坏没太多意义,倒是从片中人物身上看到人性的自私和背叛,和时光冲刷后再相互和解,和岁月和解,和过去和解,如何慢慢放下的过程才是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假如刘峰表白的不是林丁丁,(如同看《山河故人》之后我假设涛没有选择晋生,而选择了梁子一样,梁子是不是就不会得癌症,不会死了。)而是表白了何小曼,那么他的未来一定是另一种模样。可惜生命是一部部绝版电影,没有如果,没有彩排,16岁的小战士一辈子只有16年,每个人一步下去就没有回头的可能。所以多年之后,芳华不再,他们才明白,最美丽的青春被他们早已肆无忌惮甩到了身后,没有一点犹豫,多年后也才明白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来过,经历过,我走了。这大概就是芳华要说的东西吧。个人的小命运放到大时代的家国命运前面总是单薄的,他们并没有太多选择。那么有人会问林丁丁是个“坏女人”吗?这还真是个问题。在小说里我是没觉得她坏,电影里却被小曼定义成了坏女人。小说里刘峰看林丁丁的照片时没有戴花镜,反而是后面穗子给他写地址的时候他戴了花镜。穗子是懂刘峰的,她知道刘峰是有意不看老了的林丁丁,褪尽浮华终于回归自然和真实,梦醒之后落了地的真实的林丁丁,那芳华正茂的林丁丁就会永远活着刘峰心里,容不得半点打扰和亵渎。最美的年华,最美的爱情,最青春的笑脸,全部定格在历史和时代的流年里,只剩缅怀和追忆。

芳华,一朵纯美的绒花,一朵书页里风干的花。

《芳华》,一朵纯美的绒花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芳华》,一朵纯美的绒花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芳华》,一朵纯美的绒花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芳华》,一朵纯美的绒花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芳华》,一朵纯美的绒花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芳华》,一朵纯美的绒花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芳华》,一朵纯美的绒花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芳华》,一朵纯美的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