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日,拆书帮开展了一次全国性的《终身成长》拆书课。南宁老友分舵由三级拆书家梁为盼带领,与南宁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了《终身成长》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活动当天,拆书家介绍了《终身成长》这本书,并说明了本次拆书课的目标:认识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以及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1.固定型思维
第一个片段(《终身成长》P19-20,思维模式解析)告诉我们:固定型思维模式使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固定的。持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专注于证明自己的能力,若遇到挫折和失败则认为自己没能力、不聪明、没天赋。而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一样,它使人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和改变的,努力可以使自己更聪明、更有才能。
为使学习们理解得更清晰,拆书家安排小组讨论“觉察自己在最近一次情绪激动的事件当中,用了哪种思维模式”。
我们小组有我、小娟和画廊。我说了一件关于亲友吐槽工作不顺,我对这位亲友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的事;小娟则说了自己在一次紧急情况下煮的饭菜比较一般,被吐槽是黑暗料理,她很生气的事。讨论着讨论着,感觉都不太对,这些事例体现固定型或成长型思维模式了么?
接着,画廊分享了他的案例。说自己为提高写作技能,加入了一个死磕写作训练营,结果练了一百多天也没什么进展,还是觉得自己不会写东西,没有写作天赋,很沮丧。
我们听完发觉,他在这件事上使用的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
我们听其他组学员发言后发现,固定型思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辨认,容易和习惯性思维混淆。习惯性思维侧重于对某种行为贴标签,而固定型思维会更内在,关注是否聪明,是否有能力。
另外,也发现有些小伙伴常常活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大家表示很羡慕。拆书家梁为盼告诉大家,每个人都会有“固定”和“成长”两种思维模式。
(插播一点感慨:参与线下学习活动,学员们能一起思考,一起讨论,在交流中获得真知,这是独自看书无法达到的效果呢。)
2.改变难不难,是什么思维主导着你的“改变”
第二个片段(《终身成长》P276-277)告诉我们,固定型思维常使人害怕批评,在遇到阻碍时会备受打击,容易放弃或自我保护。由此可见,固定型思维不利于我们去开展“改变”,我们也不容易能改变固定型思维。但固定型思维的存在是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的,可以使人获得自尊心。
在这里,拆书家引导我们小组讨论:你最近一次尝试改变的事情是什么,觉得难不难,觉察看在尝试改变的过程中,是哪种思维模式在主导?
我想到自己最近在努力学习整理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会收拾”的人。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不会收拾东西,“收拾”的意识和能力很弱,自己的物品还有所在的空间,都杂乱无章,没什么美感。
为改变这种情况,我看了《断舍离》,试着收拾了书桌、衣柜等地方,然而效果不佳,收拾后的样子跟收拾前没什么两样。当时我感觉:努力尝试也没什么用,改变怎么这么难,我大概真的是一个不会收拾东西的人吧。
今天学习之后发现,原来是固定型思维在作祟,它在潜意识中生出一种自我暗示说“我是一个不会收拾东西的人”,于是使得改变非常艰难。
3.开启成长型思维模式
第三个片段(《终身成长》P306),拆书家在原文基础上,为大家解读了开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并用关键词做了归纳:
第一步,承认。接受每个人都拥有固定和成长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不是敌人,不必为了消除它而做抗争。
第二步,调查原因。思考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第三步,确认影响。想一想,固定型思维如何影响我们的感受、想法和决定。
第四步,陪伴改变。在逐渐学习并践行成长型思维的过程中,允许固定思维存在,并有意识的觉察它的存在。
为使大家牢固掌握,拆书家布置了情景演练。
案例是:有位女性朋友倾诉说升职无望。公司里都是男领导,男同事们办事也比较利索,像她这样普通的女职员想升职加薪是不太可能的,跳槽吧感觉其他公司也差不多是这样,很迷茫。
演练的要求是,用以上的四步法来开导这位女同事。
各组讨论结束,有一个小组为大家做了演示:叮当娟扮演案例中的女同事,元宝负责开导。叮当娟说正好自己在工作上也有类似的烦恼。她的困惑是,固定型思维使她觉得只有强势的人才能当团队领导,而她这样温柔型的,没什么机会能当领导。元宝用四步法引导她进入成长型思维模式,她意识到可以找到自己的带队风格,做另外一种风格的领导。
我们小组的讨论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首先,我们带入案例中女职员的角色,承认我们有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其次,调查原因。女职员是因为看到男同事工作能力比自己强,公司领导又都是男的,所以形成固定思维,认为自己工作能力无法超越男的,当不了领导。
接着,确认影响。小娟说,影响是:当女职员有这种想法时,她停止了想办法、停止了学习,从而只自怨自艾。(这一点让我有一种“醒悟”的感觉。)
最后,陪伴改变。我们想到这位女职员可以小步前进,先观察模仿男同事的工作方法,设定阶段性目标,先把工作能力提升到和男同事差不多的水平。再思考并找到自己的优势,着重加强自己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看,原本让主人公觉得一筹莫展的问题,用了“四步法”,竟然马上想到这么多解决的办法。
这“四步法”的学习和演练,使我有种顿悟感。趁热打铁梳理一下,我该如何学习收拾东西。
第一步,承认我存在两种思维模式。别看这一步貌似没啥用,但实际上在心里说出这一句承认之后,仿佛心门才打开。
第二步,调查原因。为什么这么执着又受困于学习收拾东西?我想到是因为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观念,我认为会收拾的女性才能获得幸福,才有能力提升幸福感,所以我感觉要使生活变好,必须要掌握收拾东西这项技能。另外我总认为,能把家里收拾得“大变样”,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明显感觉到收拾过,才算收拾技能高强。于是每次我尝试收拾得到的效果是稍微整齐一点,我会觉得那是失败的,心里很受挫。
第三步,确认影响。我意识到,是固定型思维蒙住了我的眼睛,让我在学习收拾东西的时候,看不到自己尝试了什么方法,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看不到自己的实践程度如何,还阻碍了自己去想应该如何调整方法,阻碍了自己进一步学习和继续尝试实践。
第四步,陪伴改变。接纳自己这样一种状态,即对自己收拾东西的能力如何,保持观望,不下定论是有能力还是没能力。再重拾信心和勇气,继续定期不定期的逐步对自己的房间、衣柜、书桌、厨房等地开展收拾实践,每次收拾时拍照做一个前后对比,感受自己的进步,总结自己的方法,调整自己的节奏,让自己不断成长。
做了以上梳理之后,感觉自己和自己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由内而外获得了一股新的力量。
4.成长型目标
在上个片段跟固定型思维握手言和,同时跟成长型思维牵手成功后,第四个片段(《终身成长》P307-308)旨在让我们有意识的捕捉身边可学习和可成长的机会,并制定计划将这些机会利用起来,保持不断成长。
有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对比图作为持续学习的参考。
在这个图中,我最受触动都是“对努力的看法”这个环节,成长型思维认为熟能生巧,这和我一直持有的“学什么都离不开练基本功”这个观念所见略同。
“熟能生巧”,让我回想起大学时,听交响乐指挥家卞祖善教授在歌剧讲座中说,想要学会欣赏歌剧,要“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触类旁通,乐在其中。”他这句话一直印在我脑海里,指引我在学习任何东西时,都能沉得下心,带着耐心和恒心去精进自己。
最后送上我们学习时的大合照,一起走向《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