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面与塑心

2017年7月11日,保定市达到了今年的最高气温——41摄氏度。我调研小组成员刘帅真、戎晨顶着炎炎烈日,来到了安新县泥李庄圈头村,采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邸桂林先生。

一、初临圈头村,寻访面塑传人

邸桂林和他的面塑,不仅在安新县,甚至在整个雄安新区都小有名气。我组成员在刚刚到达圈头村时,恰与一位村民闲聊,热情的村民为我们指出了去邸桂林家的路,告诉我们:“村里没有谁不认识他家”。

出于礼节,我组成员在前往邸桂林家之前与他通了电话,遗憾的是,邸桂林当天在他的鱼塘里忙农活,没有空余时间。正当我组成员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遇到了邸桂林爱人的娘家大哥,他告诉我们邸桂林并非故意不接受我们的采访,除了面塑之外,邸家还有别的产业,邸桂林的爱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许多农活不得不依靠邸桂林。这位娘家大哥建议我组成员可以直接去邸桂林的家里找他的爱人。

走到了接近村头的位置,我们在圈头村派出所的西边看到了邸家的三层小楼。敲门,邸桂林的儿媳妇开了门,我们终于见到了邸桂林的爱人。

邸夫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之后开着电动三轮车带着我组成员到下一代传承人家里拍摄另一个刚刚完成的作品——一个高达2米的面祭。之后,邸夫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和我们聊了一些邸家的历史,面塑的制作工艺及工具,以及面塑目前的市场。

二、民间艺术的魅力,面塑的前世今生

说起面塑的起源,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

我国古代民间很多地方流传着逢年过节庆喜时用面粉做“饽饽”、“枣花”、“月糕”、“面鱼”、“面羊”的风俗,这些面食一般是作为蕴含祝福意义的食品或者祭祀的供品。这些用面做的“果实花样”既好吃,又好看,还蕴含着求吉纳福的祝愿,深受人们喜爱。慢慢的也就出现专门的捏面人的师傅,用模子或者手捏成各种人物、动物摆到街市上,沿街叫卖,那些彩色的面人儿逐渐就成了专供欣赏的传统民间工艺。

近代,受文人艺术的影响,面塑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出新,其艺术魅力同样为许多王公贵族所动。他们不惜重金订购,或作贺礼馈赠亲朋,或作陈设摆放自家案头。面塑由街头登堂入室,从此身价百倍,整体水平产生质的飞跃,表现手段和表现技巧日臻成熟完善。近些年防腐、防裂技术的不断改进,有的作品可以保存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称德志面塑为“中国的雕塑”。

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于收藏的面塑,另一类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面塑上手快,只需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但要做到形神兼备却并非易事。面塑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模、花果模、礼模、馍玩具等。制面馍的工具十分简单:白面、剪刀、菜刀、梳子、红枣、花椒等物,只要掌握好发面技术,按照式样进行捏制,那么一个鲜活的面模形象就会脱颖而出。"

白洋淀面塑是流传于安新县白洋淀一带的民间手工艺。逢年过节,面塑艺人们都要制作出各式各样造型别致的面点供人们观赏和食用。它以面粉、江米面为主要原料,使用剪刀、画板、刻刀、镊子等辅助工具进行制作。典型作品有帆船、龙、凤、十八罗汉、三国人物等。

面塑的传承与很多中国其他传统民间艺术一样,一般采取口传身授传承,祖辈相传,师徒相传。

三、技艺传承艰难,文化延续告急

邸桂林是家族的第三代传承人,他从小就继承祖传的手艺。他捏塑的人物、飞禽、走兽,姿态各异,神情毕肖,栩栩如生。为了达到“传神写照”,他平时也看一些美术、解剖学的书籍。

邸家的面塑向来单传,邸桂林虽有兄弟姐妹四人,会面塑技艺的却只有他。现在,邸桂林的儿子虽继承了一部分邸桂林的技艺,但心思却不在面塑上,邸家的面塑现在由邸家的侄子、侄儿媳妇在继续传承。邸家面塑的规矩是“传男不传女”,这个规矩是老一辈们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其实对我们来说,女儿带着面塑技艺出嫁,教会了夫家,将来我们也许就会多一个“竞争对手”,邸夫人说到这里,意味深长地笑了。

邸夫人他们认为,手艺只要是传给自家人就可以。圈头村的十里八乡曾经有很多人到邸桂林家拜师学艺,都被邸桂林一一拒绝了。邸家也成为了安新县,乃至整个雄安新区面塑的佼佼者。令我组成员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面塑能养家,但不能发家”,邸夫人说这句话的语气了透露着对生活境遇的无奈。现在村民需要面塑主要是用来做面祭,村里有老人去世,邸家就有了经济来源,但有时几个月内村中都没有人去世,邸家也就暂时断了经济来源,因此,邸家现在将面塑作为了副业,家中现在主要靠经营鱼塘和农家乐为生。

无庸置疑,面塑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对传统的依赖性强,传承的面太窄,定位始终是民间手艺,不被重视。面塑艺术世代相传发展到现在,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或者教育家;经营的方式从挑着挑子走南闯北逐渐变成了在城市的步行街上摆个固定摊位,琳琅满目的面人成为旅游纪念品,满足着游人猎奇的目光。

白洋淀圈头村面塑技艺,2009年6月入选第三批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民间艺术总会带来莫大的惊喜。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流传着很多民间工艺。其中,面塑作为民间工艺的一枝奇葩千百年来一直绽放着独特的光彩。面塑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塑面与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