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图片发自App

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我就知道我会喜欢毛姆的文字。《刀锋》目前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还曾差点撩了生活这摊子事,就去重庆的“刀锋书酒馆”里待上一阵,在那里安静读读书或者当个卖书卖酒的小二,也未尝不是一件美事。至少那儿有我的精神食粮,有人如我也那么喜欢毛姆,喜欢拉里,喜欢那种与世无争的懒散。

不过后来没去成,我知道心里不能和自己达成和解,再多外在环境的改变,也只是表面文章。有些东西就是因为没有,才极度渴望得到,过过嘴瘾,过过幻想的快感,也就仅此而已了。

之所以会将那句话奉为自己对阅读的强烈感情,是因为我能感受到安稳的现世但精神后院已经乱做一团,我知道太平盛世但我自家已经烧成火海。我故作镇定但我已经容不下自己了,我渴望有个人,或者一种精神力量,能帮我平息这无烟的战乱。

这场火海就是——生活突然变得严厉起来,让我猝不及防。什么大道理都从小喊到大,可一实践,才知道自己狼狈至极。

从来没想过,我会因为不知道做什么事情而烦恼,曾经也是一个热血腾腾、敢想敢闯的大学生;也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到了相亲的年纪,可自己却还陷在我到底喜欢什么、我能否为了某个大家都说不错的人,就做出牺牲——比如去到另一个城市、比如放弃正在鼓励自己成就的事业;更是从来没想过,自己又会回到当一名教师这件事情上,我正以一身的胆气闯了进来,接受一些作为门外汉时看不见的挑战,但我该勇往直前。要不然,我拿什么去教孩子,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勇气呢?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想起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象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现在的孩子得背诵这篇文章,听着他们轻轻脆脆又充满童真的声音,我知道他们背得不沉重,可我这个听的人沉重得不得了。这是长大的代价,我是不该啊,让这一天天,又在叹息里过去了!

所以,我只有拼命地阅读,让那些智慧的人把我的空虚填上,让现在充斥着的焦虑抑郁的情绪通通在孙少安那砖窑的的火里燃烧殆尽,变成一缕缕烟都飘走。

我跟着拉里到印度寻找人生真谛,到了那个幽静的山上,看到美轮美奂的日出;我跟着王阳明到了环境险恶的贵州龙场,我见证了他悟道的那一瞬间,开天辟地,又异常平静;我跟着思特里克兰德到了塔希提岛,画尽人生最朴实的美;我又跟着孙少平来到黄原揽活,我看到他眼里的迷茫和坚毅,我看到他拿了一盏煤油灯,坐在碎石块上写日记“再苦我也不放弃!”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一直很感谢,那些写书的人。他们是以十倍百倍热情和敏感于正常人的态度,历尽困难写作完成的一个故事,常常只是想有天让人读到有些帮助,这是真正的赤子之心。路遥曾说作家完成一个重要长篇可能要耗尽毕生心血乃至生命,看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就能体会其中艰苦。耗时六年写作完成的《平凡的世界》,鼓励了一代代人,精神不熄。

王子和公主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就完了那是童话,结婚了生了孩子一大家子一大堆事那才是生活。我花了二十几年才看清生活边边角角,承认痛苦和成长才是主旋律。人文主义学者罗杰斯说:“生命就是人成为自己的过程”。

一步一个脚印,不念过往,不惧未来,我们一起看星辰月亮~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