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招行的一盘番茄炒蛋刷了朋友圈。
男主(我怎么觉着侧颜和声线特别像李晨)美国留学第八天,因为忘了时差,微信出妈妈来指导他做一盘番茄炒蛋,后来才意识到那边是凌晨四点半。
然后就悲剧了,因为不会番茄炒蛋,被网友喷为 妈 宝 男 。
妈宝男:指那些被妈妈宠坏了的孩子,就是妈妈的宝贝儿子。
看到这个视频,我就想起了前几天刚刚就如何洗白色羽绒服问过妈妈。
怎么连这点生活常识都没有?网上不会找找答案?再不济你不会送干洗店么?
干嘛非得没事找妈妈!你以为你是小蝌蚪?
刚来这边工作的时候,每隔几天就要和爸妈视频,他们问东问西,我总是不耐烦:哎呀,你们不懂啦。
每次他们发起一个话题,我都能硬生生给怼回去。
后来我发现和爸妈渐渐没得聊了。
慢慢有种感觉,他们在询问的时候,开始变成很小心的试探,好像怕说错话的孩子,然后说:我们不懂,你就给我们讲讲嘛。
当我意识到他们这种变化的时候,发现已经很久没和爸妈认真交流过了。
我开始试着去“麻烦”他们,刻意问一些听起来很傻的问题。
“妈,洗衣服的时候那个金纺什么时候放?”
“爸,审车时自己去合适还是掏钱让别人去办?”
“妈,我那个白半袖吃火锅的时候溅了点油,咋给弄掉呀?”
...
看似都是些妈宝男语录,说出来都替自己臊。
这些答案自己当然能找到。
但在爸妈那,也只有这些,是他们基于生活经验,可以很顺畅的回答上的问题。
在问他们这些的时候,他们知道:我还需要他们。
也就是这些琐碎,将自己和远在家乡的爸妈,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不在他们身边的我。
之后,我会不时展示自己的“低能”。
在他们跟前,扮演一个料理不好自己的小屁孩儿,不断地去“麻烦”他们。
他们竟然会很高兴。
你长大了,好像变得无所不能。
什么商业计划、同事老板、应酬租房,貌似自己都能搞得定,可是这些事和爸妈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他们也帮不到你,因为你们离的很远很远。
就像你生病的时候不会和家里人说,他们生病也不会告你一样。
前两天好久未出远门的妈妈去了趟太原,然后我的微信就叮咚叮咚个没完。
火车站出站、候车室等车、亲戚家吃饭、街上逛店...一个个小视频给我发过来。
我都能想象到给她拍视频的我的爸爸,在人群中是有多尴尬。
他们总有好多东西想跟你分享,虽然这些你早就见怪不怪了。
“我跟你说哈,你二姑哥哥家又生了个儿子”
“咱们家楼下那条街最近在修路,堵得特别厉害”
“前天你爸在网上给我买了双舞鞋,我觉着有点丑”
...
你出来久了就会发现,就是这些不厌其烦地念叨了好几遍的话,牵扯着你们之间的联系。
对于你来说,他们的世界,或许不值一提;
但对于他们来说,你的世界,真的大于全世界。
做为一支营销广告,无论它传播的成功与否,现在都不太重要了。
不过,它终究在朋友圈泛起了涟漪。
通篇没提信用卡一个字,却让人们都记住:哦,这原来是一支留学信用卡广告。
兜售亲情,永远不会过时。
对于留学生而言,番茄炒蛋,或许是对妈妈菜的想念。
所有在外面的人,不管是在其他城市,还是其他国家,都希望你能够好好的照顾自己。
毕竟大多时候,还需要我们独自面对。
END
其实我不喜欢吃番茄炒蛋,我只想吃妈妈做的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