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没房没钱,我曾住在“鸽子窝”

那一年,刚毕业就参加工作。

那一年,还没有一分钱的积蓄。

那一年,我还是个刚出校门的傻丫头。

那一年,我租住在当地俗称“鸽子窝”的便宜的城中村出租户。

那一年,我爸还像以前上学一样每周末都来接送我。

他很心疼我住的条件,不愿意让我在这样的艰苦的条件下开启新生活。爸说,给你买一套房吧。因为当时确实房价不高,也就五六千一平。但我觉得我是女孩,迟早是要嫁人的,买个房子干嘛呢?而且我心疼父母,他们从一无所有奋斗到现在,一定吃了很多苦,我不想让他们再这么辛苦。不愿意再花家里的钱。所以就是这样,我坚决说不让爸给我买房子。

不过说实话,不买房这个决定也是我当时我做过的最愚蠢的决定之一。五六年后房价的飙升,是我一个刚走出校门没有接触过任何理财知识,甚至对金钱无感傻丫头始料未及的。所以我当时真就住在了“鸽子窝”。

可能会有人问,什么是“鸽子窝”啊?哈哈,这也是我搬进来以后,认识了其他出租屋的朋友才知道,大家调侃的话,给我们住的地方称“鸽子窝”。

“鸽子窝”可以说是城中村每家每户的特色。

城中村每家每户都是带院子的二层或者三层,而且东南西北屋都有房间。奥,对了,类似北京的四合院,也就是进了院子以后,你会发现你的四周都是屋子,而且都被一间间隔开。租户大多是一些刚毕业的、刚参加工作的男男女女们,当然也有一些一家三口住的。但是一般都是一户租一间。

那你可能会问做饭、洗澡、上厕所咋办呢?哈哈那当然是公用的啦。所以一般到了吃饭或者上下班的点,这里就会显得特别热闹,忙的不亦乐乎。你会听到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的声音,你会听到来回上下楼tongtong的脚步声音,哗哗哗水龙头开到最大洗菜的声音,偶尔也会穿插小屁孩子的哭闹声,简直有点像早晨热闹的早市。这时候因为大家都在屋子外活动,大部分也都公众场合,所以感觉不到像“鸽子窝”。等到大家一忙完,然后就各回各屋,门一关。你再站到院子中间,每一个屋子都有不同的声音,说话声、唱歌声、电视里的声音、有时候也会有吵闹声、哄孩子声等等,都不是太大,而且还都能听到。黑漆漆的伴着玻璃透出的模模糊糊的微光,不免让人想到就像一个个的鸽子窝。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晚上鸽子咕咕咕…的叫声。以前我们家住的房檐底下有住过鸽子。每天到了晚上,鸽子们就会在夜里发出咕咕咕…这种带节奏的声音。就跟以前住过的这种出租屋感觉一样一样的。

其实弄这些出租屋、雇主也是为了方便出租,好像记得当时很便宜的一个月二三百块钱,然后自己负担电费,水费按人头,一个月固定几十块钱吧。非常经济实惠的,就是洗澡上厕所不方便,然后屋里也没啥太像样的家具,一个床一张桌而已。哈哈,对于当时刚毕业的我住在这样便宜的“鸽子窝”里还是挺知足的。虽然啥也没有,但也毕竟是单人单间呢!

我每天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超市买一堆吃的东西,然后拎着回来,我不喜欢做饭,然后就躺在床上思考人生,听着屋外大家热热闹闹的叮当声,感觉大家对生活很是充满希望。我不大爱说话,也很少主动去跟他们搭讪,所以一般我都是在听他们的声音,看他们的表情。

简单的住处,简单的生活方式,简单的人际关系,大家的目的就是好好生活,将来钱挣多了,搬出鸽子窝,住上大房子。

……

当然,我后来还是搬走了。也不知道“鸽子窝”后来怎样了。现在肯定是应该被淘汰了吧。据我观察现在的小孩子们毕业参加工作,是不会选择比较次的住处,他们会租住到公寓里,或者一两个小伙伴一起租,有很多也是一上班就直接家里给买房买车了。

我想“鸽子窝”对他们来说肯定是陌生的。但是毕竟我也曾经这样近的跟一群陌生人在同一屋檐下一起生活过。这里很有人情味儿——距离不远不近、感情不多不少。

可能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讲,“鸽子窝”是每个进城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首选的住处吧。最主要它很安全。随着社会的变迁,“鸽子窝”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那段简单的生活经历,应该被记录下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年没房没钱,我曾住在“鸽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