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之“足”

几个月前读过“才女”梁宁的一篇文章《在腾讯的第三堂课-爆品的秘密》,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也就看完就完了,但是最近反思我之前创业做互助行、分析了众多的产品之后,却越发的觉得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观点真是棒。

为了保证才女的观点原汁原味的展现给大家,我现将其分享出来:

2011年,我第一次见张颖(我尊敬的xiaokang总),给他看旅人网旅游顾问的产品,他第一眼的评价是:“概念是对的,但是做的太薄。”他用手比一下,“要做足”。

如果你记得自己非常饿的时候,别人是给你一大碗热腾腾的牛肉面,还是一小块精美的糖果,那感受的区别。你就知道,产品做得“薄”和做得“足”的不同。

然后,你就会看到大量其实有需求的产品,看不到有意义的用户数增长,因为没有做“足”。

比如,前几天,一个做女性穿搭的O2O给我看。概念不错啊,但是一整套穿搭方案包括了7、8种从衣服到鞋的物品,只有1、2样她的平台有售。我问她为何不专注做方案与达人,然后连淘宝。她balabala讲了一堆理由。其实,作为用户,没有机会问她与听她解释公司的战略与苦衷。用户只是觉得这里吃不饱,需要换个地方。

之前在做互助行的时候,有一个现象就是一直在给核心用户解释我们为什么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用户也积极配合我们去解决问题,但是这也导致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我们其实有种掩耳盗铃的感觉,正如上文所说,真正的市场中,用户根本不会关心你的战略与苦衷,在这儿,吃不饱,就需要换个地儿。而我们恰恰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导致产品真正意义上没有做“足”,基本上就是点到为止。用一个恰当且形象的比喻就是,你给用户展示了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美女,用户想要接下来跟这个美女发生点什么的时候,你却告诉用户完了,这就是我的全部服务,我就问你操蛋不?是不是很操蛋,你也很亢奋,这他妈是什么产品经理做的,但是先别着急,这其实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真正的使用我们的产品就不难发现(据我了解,好多产品经理做完自己产品的功能别提爱不释手,就是常用都是少数),这样的功能到处都是,比如我之前做互助行的时候,我们给用户提供了不同性格、年龄的当地人,但是用户只能自己去联系,而且效率极低,相当于只做了信息展示,但是对于展示之后的预定,以及线下反馈,我们却并没有实现,现在回头看确实是一个糟糕的设计,但是正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你在局中的时候,相当于“入妄”,你很难跳出产品来看产品,虽然我们都会说,但是不全会做。

前几天跟一个做境外旅游工具的产品负责人聊天,因为之前做旅游的缘故,也知道他们的产品,那天跟他聊完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产品概念对,但是产品设计:华而不实,也就是没做足。用户是饥饿的没有问题,需求也是有的,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你的产品就能让用户满意,刺激到用户的G点,那么在现如今这种竞争条件下,用户为什么要为你的问题买单?

小结: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的第一版就是核心功能,虽然很粗糙,但是用户一定会喜欢,往往听到这,我的第一直觉是,如果你的产品想要满足的用户足够饿,那么粗糙一点确实无伤大雅,但是如果用户没那么饥饿,并且有产品在满足,那么用户凭什么要为你的粗糙买单,所以饿与不饿才是关键,产品是否做精致,做足,这是你的基本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