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还是玻璃心?

那位31岁妈妈自杀事件近几日刷屏了。我一直刻意回避着不去看这则新闻。

一个活着时只能把心事密密麻麻记录于手机备忘录中的年轻妈妈,死亡之后,成为“网红”,被各种评说各种支招各种批判或同情。而她十几页的备忘录,则无遮无拦地在网上漫天传播着。

这样,合法吗?又或者合情吗?

不知道。

在铺天盖地的传播里,我由最初的不敢不忍到最终依然是看了那些文字,全文转载其文的公号文毕竟是太多了。她的记录或者说遗书(我更愿意称之为备忘录,因为我自己也常常如此做,完全是一种纯粹的为宣泄情绪而做记录。记录的当时,她不一定是已经想要赴死,毕竟,赴死太需要勇气)。

文字有几分零乱的,写满了疼痛,悲伤和无助。不知道最终是什么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她怀着不甘和无奈,走了,带走了一双年幼的孩子。因为,怕没娘的孩子,将来过不上幸福的生活。

而她备忘录中展示的人生,除了先生的背叛,婆婆的轻慢,个人体力精力的透支,最重要的,还有产后抑郁症。

这是一个被很多男人嗤之以鼻的名词。他们的理由是,我们母亲那辈儿,生个娃养个娃都跟得了感冒差不多,家庭条件好的会坐个好月子,出了月子照样该干嘛干嘛,家庭条件不好的就不要谈什么坐月子了,能在床上歇息几天就得自己带娃自己做饭自己洗尿片了。所以这个所谓的产后抑郁症,不过是矫情,是玻璃心,是月子被照顾得太好了闲出来的闷出来的。

专门上网查了一下,关于产后抑郁症,医学解释是这样的: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发病率在 15%~30%。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发生,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其临床特征与其他时间抑郁发作无明显区别。

所以这真的是一种病症,一种真实存在的病症。也许与这个女子本身性格或者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但与矫情真没什么关系。

何况时代早已不同,我们母亲那辈儿,多在为温饱奔波焦虑,所以即使是有异常的情绪,也都被当下的“衣食”击败了。民以食为天,当专注力在衣食上时,其它的情绪自然就会退后一步。而如今的家庭,或许压力很大,但这种压力是寻求“小康”或者“富贵”而来,这种非生存本能的追求本身就会让情绪波动甚至失控,而物质不再匮乏精神需求就随之占了上风。于是产后抑郁症,也适时挤出来,用尽手段寻找生存空间。

职场女性婚后或育后辞职从而过上不幸生活的例子很多,但一批批女性依然是前仆后继的步入全职家庭妇女的行列。最充足的理由是,老人不能施以援手,交给保姆不放心,孩子比一切都重要,所以宁愿牺牲自己。

你看,多数的妈妈们或者妻子们,习惯性认为这是一种“牺牲”。理由并不重要,这种“认为”才是重点。

什么事情一旦与“牺牲”扯上关系,事件中的角色双方就会有意无意陷入不对等的状态。做出“牺牲”的一方面怀了悲壮的心情,一方面自然就期待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回报。我个人以为,这无关素质,实在是人的本能。只不过每个人接受的教育(非狭义的学校教育)不同,或许有的人在这一方面表现得不明显,有的人则会表现得特别明显。事件中的另一方则可能更多是觉得在我们共同的家庭中,你可以不上班,在家里休息带孩子,是我加倍辛苦才给你带来的福利,明明是我付出更多,怎么反而需要我更关注你?

矛盾由此产生。有的家庭可能会直接付诸“吵架”这一行动。有的则各自闷在心里,本来最亲密的人却渐行渐远。有些人的吵架,其实不伤及根本,只是针对两个人当时的感受而吵,反而是一种沟通。各自明白了对方的需求和想法,有些家庭就此各自体谅,反而幸福。有些人的吵架,是由当时的感觉而触发,但一定要吵出个输赢,于是翻出陈年旧账,有关无关的只为了吵赢,最后的结果就相当不妙,也是滑向“渐行渐远”。

抑郁症抓住此机会附身,实在太容易了。本来女性孕期及产褥期内因为身体的不适及身体的巨大变化而必然带来心理及情绪上的波动,即便被一家人当王后般宠着的女性都有可能抑郁,对于那些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先生和家人的各种冷落各种委屈的女性就简直如同魔咒了。而这抑郁表现出来,却往往被冠以无理取闹、胡搅蛮缠、不知足、不好伺候之恶名。此时如果依然没有人去关注她的情绪她的心理,她的症状会越来越严重,而表现在家庭中则与家人关系越来越冷漠。

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每日生活几乎被孩子占满,初为人母的激动与喜悦渐渐被与社会脱节的焦虑替代。一孕傻三年,有些妈妈听了或会一笑置之,但多数则会放在心里咀嚼成一种自我否定和轻视。她不是有意为之,她只是在日复一日的奶粉尿片里日渐失去曾经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她想,我真的只能做个家庭主妇。年轻时的书是白念了。父母送我读大学是白读了。我根本就创造不了任何价值。我甚至连家务都做不好。我也带不好孩子。我简直一无是处。

遇到能稍稍体谅的先生,或会随口安慰几句,或者建议多与同学多与其他妈妈联系,带孩子多在外走走,不要总自己闷在家里。可是同学如果也是全职妈妈,多半也是很消极,越聊越难过。如果同学正值事业上升期,话题可能你压根就听不懂,于是很容易就把天聊死了,结果越发认定自己一无是处。

遇到不能体谅的先生,除了自己的自我否定,还要面对先生的否定与责难。这个怎么没有做好?孩子怎么又生病了?你整天就只带个孩子,烦什么累什么?如此如此,或许还有更不堪的语言暴力甚至身体暴力。情感暴力呢?自然也是避免不了的,他有同事,有朋友,有兴趣相投者,有太多关注点。你呢?你只有孩子和家务可聊。这往往又是男人最不耐烦去关注的。于是没有共同话题,于是情感上日益冷漠,渐渐无话可说,渐成冷暴力,一支伤了人不见血的武器,无比残忍,令人绝望。

抑郁症于是在这样的土壤上以最快的速度发芽生长,如爬山虎一般四处伸展着触须,拼命吸取着这个人身上的能量作为养分,渐渐吞噬掉它所侵蚀的这个人。没有外力的帮助,被吞噬者很难自己从这样的缠裹中逃离出来,于是只能在其中慢慢窒息而死。

而这样的死亡是很难得到同情的。多半是指责,怎么这么娇气,怎么如此玻璃心?怎么这么自私?怎么居然不考虑父母养你一场?怎么不考虑尚在襁褓的孩子?怎么……却少有人去问,她怎么走到了这一步?她身边最亲的人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吗?如果发现了,他们做了什么?是把她往外拉,还是把她往里推?

生而为人,注定有情感的需求,不仅仅是火花四溢的爱情,还有绵厚的亲情,淳厚的友情。唯愿,我们都心存善意,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不快乐的人,请温暖TA而不是因为害怕负能量而逃离TA。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可能会救一个人的命。

就如2016年初,一张火遍facebook的小纸条:

I wanted to kill myself today. Because of u, I now do  not. Thank u, beautiful people.(我原本打算在今天自杀,因为你,我改变主意了。谢谢你,好心人。)


抑郁,还是玻璃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张纸条是美国一名学生请一位流浪汉喝咖啡、聊天这后,流浪汉写给他的。一杯咖啡,一个人的生命。温暖一颗心,有时候,就只是需要一句话,一杯热水,一杯咖啡。

回想起自己大女儿出生之后那段时间,其实也常常有很绝望的时候。W先生工作上的事本就够烦心,不想给他添乱,所以他晚上回家我极少表现异常。但郁结的情绪始终在那里,于是偶尔通过网络空间宣泄。庆幸我大学时的几位同舍姐妹,从那些只言片语里,敏锐地感觉到我的异常,分别给我电话宽解,还有时时发来的文字鼓励。

如果曾经我濒临抑郁,那么,在行将被吞噬之际,她们温暖的话语,在极大程度上,将我拖出了阴霾,护了我的周全,并且帮助我,渐渐阳光起来。也幸好W先生,是个除了家务活上对我实在称赞不起来其它方面总能想出婉转语言不打击我的家伙。

你可能感兴趣的:(抑郁,还是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