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通古今(五十九)——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曼生十八式|億仝茶业

茶通古今(五十九)——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曼生十八式|億仝茶业_第1张图片

清代茶具,风光无限的首推紫砂壶,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曼生壶。

陈曼生,嘉庆二十一年,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结识了杨彭年,并对杨氏“一门眷属”的制壶技艺给予鼓励和支持。

更因自己酷嗜砂器,于是在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设计多种造型简洁、利于装饰的壶形。

自此,文人壶风大盛,“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韵味,将紫砂创作导入另一境界,形象地给予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

在紫砂壶历史上便出现了“曼生壶”或“曼生铭,彭年制砂壶”等名词,

表面看来,镌刻名士和制壶名工“固属两美”,名壶以名士铭款而闻名。

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一语便深刻道出了“壶”与“字”的关系,陶刻与紫砂,墨海壶天,相得益彰。


茶通古今(五十九)——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曼生十八式|億仝茶业_第2张图片

曼生壶是文人与紫砂艺术、文人与艺人珠联璧合成功创作的一代典范,

以文人特有的审美取向,将诗词的意境、书法的飘逸、绘画的空灵、金石的质朴有机而生动地融入紫砂壶,

曼生壶简洁明快造型、深刻隽永的题铭乃至书法篆刻、在壶体上的布局章法都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使紫砂壶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也才使得文人紫砂壶升华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绝佳载体,

令后人叹为观止,从此便以纯粹文人化的身份跻身于艺术珍品之列,被紫砂界奉为珍品。


茶通古今(五十九)——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曼生十八式|億仝茶业_第3张图片

曼生十八式是由身为“西泠八家”之一的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十八种经典紫砂壶款式,

因陈鸿寿字曼生,故名“曼生十八式”或“曼生壶”。

陈曼生把金石、书画、诗词与造壶工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创作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

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完美结合的先河,创造了独特的壶艺风格。

曼生十八式即陈曼生创作的十八种款式紫砂壶。

传世“曼生壶”,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

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 


陶刻作为紫砂壶的主要装饰方式,明清以来已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

这主要得益于宜兴紫砂壶简约大方、淳朴典雅和安逸恬静的形韵仪态,书画陶刻紫砂自成一派。

精英阶层审美观念和标准在紫砂陶艺创作中的贯彻和固化,久而久之也对大众收藏习惯和消费方式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实际上,若从文化渊源来看,陶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得更远,与中国文字史可谓一脉同源。

陶刻在紫砂陶上的广泛应用,根源于紫砂陶坯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的可塑性。

就书画艺术而言,不管是篆书、隶书、草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还是秦砖、汉瓦、钟鼎、甲骨、竹简、写经等各种书法源流,

甚或是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不同题材,以及白描、工笔、写意等不同技法,都可与紫砂陶器这个载体相互融合,形成一门独特的装饰艺术。

茶通古今(五十九)——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曼生十八式|億仝茶业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茶通古今(五十九)——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曼生十八式|億仝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