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新编》读书笔记之曲高和寡话《阳春》

第三部分:取优汰劣,去俗求雅

《阳春》从早期的八段,十段到后来的十五段,这是形式结构方面的由简趋繁,而内容方面则体现为取优汰劣,去俗求雅。歌词中这种变化尤为明显,《风宣玄品》中的词云来雾去如讲经谈玄、陈词滥调、一派官腔,絮絮说教、空洞重复,如“一阳来复,复益三阳,乾坤交泰”,“臣贤主圣,社稷安宁也,福寿无疆”,而《重修真传琴谱》中的词形象生动、春意盎然、情真意切、委婉含蓄、回味无穷。如“隔花鸟唤人,秋千院深。“莺谩语,蝶慵飞,不违时,苦留不住,吩咐他,明年早到南枝。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优胜劣汰,势所必然,然而取胜的歌词也不曾风光多久,很快便淹没在无词的《阳春》之中。

《阳春》本来是在歌词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可以又断然舍弃的歌词呢,在这里曲高和寡的传统寓意在发挥作用,《阳春白雪》追求的那种高雅效果,而歌词中的花、鸟,人却不曾脱俗,高人雅士弹琴自娱,无需唱给谁听,更愿意任兴之所至,不甘心受文辞的约束,追求忘我的境界。

有歌词的琴曲,是在商贸经济发展的同时,适应市井社会发展起来的,它比较接近民间生活,但是却侵犯了士大夫的世袭领地,终因根基不厚,受到琴坛权威人士的批判攻击,批判者认为:世之庸夫俚耳者,罔闻其旨,不谐诸心,视与众乐等,甚至求音于文……琴之道云于是荒矣!”。强调琴音旨在谐诸心,求音于于文则本末倒置,违背了琴道。批判者责骂填词者是庸夫、俗工,总之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世俗小人。为维护琴道对填词者痛加批判,于是填词从此敛迹,虞山派的清,微,淡,远大行其道,“一时琴道大振”。严澂“几回拈得《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成为欣赏琴曲的典范。为追求曲高和寡的崇高地位,《阳春》其曲,日益远离世俗。

总的看来,琴曲《阳春》与歌曲《阳春白雪》虽无直接关系,却也是在民间演唱中成长起来的,此后为追求高雅效果,形成了独奏曲。

你可能感兴趣的:(《琴曲新编》读书笔记之曲高和寡话《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