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Java集合:HashMap底层实现和原理(源码解析),在最后加上了自己的一点总结。
文章的内容基于
JDK1.7
进行分析。1.8
做的改动文章末尾进行讲解。
一、概述
首先,HashMap
基于Map
接口实现,元素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并且允许使用null
键和null
值,因为key
不允许重复,因此只能有一个键为null
,另外HashMap
不能保证放入元素的顺序,它是无序的,和放入的顺序并不能相同。HashMap
是线程不安全的。
HashMap
继承自AbstractMap
:
public class HashMap extends AbstractMap
implements Map, Cloneable, Serializable
HashMap
基本属性: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1 << 4; //默认初始化大小 16
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 0.75f; //负载因子0.75
static final Entry,?>[] EMPTY_TABLE = {}; //初始化的默认数组
transient int size; //HashMap中元素的数量
int threshold; //判断是否需要调整HashMap的容量
note:
HashMap
的扩容操作是一项很耗时的任务,所以如果能估算Map
的容量,最好给它一个默认初始值,避免进行多次扩容。HashMap
的线程是不安全的,多线程环境中推荐是ConcurrentHashMap
。
二、数据存储结构
HashMap
采用Entry
数组来存储key-value
对,每一个键值对组成了一个Entry
实体,Entry
类实际上是一个单向的链表结构,它具有Next
指针,可以连接下一个Entry
实体,以此来解决Hash
冲突的问题。
数组存储区间是连续的,占用内存严重,故空间复杂的很大。但数组的二分查找时间复杂度小,为O(1);数组的特点是:寻址容易,插入和删除困难;
链表存储区间离散,占用内存比较宽松,故空间复杂度很小,但时间复杂度很大,达O(N)。链表的特点是:寻址困难,插入和删除容易。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数据结构由 数组+链表组成,一个长度为
16
的数组中,每个元素存储的是一个链表的头结点。那么这些元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则存储到数组中呢。一般情况是通过
hash(key.hashCode())%len
获得,也就是元素的
key
的哈希值对数组长度取模得到。比如上述哈希表中,
12%16=12
,
28%16=12
,
108%16=12
,
140%16=12
。
所以12
、28
、108
以及140
都存储在数组下标为12
的位置。
HashMap
里面实现一个静态内部类Entry
,其重要的属性有 hash
,key
,value
,next
。
HashMap
里面用到链式数据结构的一个概念。上面我们提到过Entry
类里面有一个next
属性,作用是指向下一个Entry
。打个比方, 第一个键值对A
进来,通过计算其key
的hash
得到的index=0
,记做:Entry[0] = A
。一会后又进来一个键值对B
,通过计算其index
也等于0
,现在怎么办?HashMap
会这样做:B.next = A,Entry[0] = B
,如果又进来C
,index
也等于0
,那么C.next = B,Entry[0] = C
;这样我们发现index=0
的地方其实存取了A
,B
,C
三个键值对,他们通过next
这个属性链接在一起。所以疑问不用担心。也就是说数组中存储的是最后插入的元素。到这里为止,HashMap
的大致实现,我们应该已经清楚了。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null总是放在数组的第一个链表中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遍历链表
for (Entry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如果key在链表中已存在,则替换为新value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Entry e = table[bucketIndex];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hash, key, value, e); //参数e, 是Entry.next
//如果size超过threshold,则扩充table大小。再散列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2 * table.length);
}
三、重要方法剖析
- 构造函数
HashMap() //无参构造方法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指定初始容量的构造方法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指定初始容量和负载因子
HashMap(Map extends K,? extends V> m) //指定集合,转化为HashMap
HashMap
提供了四个构造方法,构造方法中 ,依靠第三个方法来执行的,但是前三个方法都没有进行数组的初始化操作,即使调用了构造方法此时存放HaspMap
中数组元素的table
表长度依旧为0
。在第四个构造方法中调用了inflateTable()
方法完成了table
的初始化操作,并将m
中的元素添加到HashMap
中。
put
添加方法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if (table == EMPTY_TABLE) { //是否初始化
inflateTable(threshold);
}
if (key == null) //放置在0号位置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int hash = hash(key); //计算hash值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计算在Entry[]中的存储位置
for (Entry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添加到Map中
return null;
}
在该方法中,添加键值对时,首先进行table
是否初始化的判断,如果没有进行初始化(分配空间,Entry[]
数组的长度)。然后进行key
是否为null的判断,如果key==null
,放置在Entry[]
的0
号位置。计算在Entry[]
数组的存储位置,判断该位置上是否已有元素,如果已经有元素存在,则遍历该Entry[]
数组位置上的单链表。判断key
是否存在,如果key
已经存在,则用新的value
值,替换点旧的value
值,并将旧的value
值返回。如果key
不存在于HashMap
中,程序继续向下执行。将key-vlaue
, 生成Entry
实体,添加到HashMap
中的Entry[]
数组中。
addEntry()
/*
* hash hash值
* key 键值
* value value值
* bucketIndex Entry[]数组中的存储索引
*/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resize(2 * table.length); //扩容操作,将数据元素重新计算位置后放入newTable中,链表的顺序与之前的顺序相反
hash = (null != key) ? hash(key) : 0;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void create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Entry e = table[bucketIndex];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hash, key, value, e);
size++;
}
添加到方法的具体操作,在添加之前先进行容量的判断,如果当前容量达到了阈值,并且需要存储到Entry[]
数组中,先进性扩容操作,空充的容量为table
长度的2
倍。重新计算hash
值,和数组存储的位置,扩容后的链表顺序与扩容前的链表顺序相反。然后将新添加的Entry
实体存放到当前Entry[]
位置链表的头部。在1.8
之前,新插入的元素都是放在了链表的头部位置,但是这种操作在高并发的环境下容易导致死锁,所以1.8
之后,新插入的元素都放在了链表的尾部。
- 获取方法:get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if (key == null)
//返回table[0] 的value值
return getForNullKey();
Entry entry = getEntry(key);
return null == entry ? null : entry.getValue();
}
final Entry getEntry(Object key) {
if (size == 0) {
return null;
}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
for (Entry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return null;
}
在get
方法中,首先计算hash
值,然后调用indexFor()
方法得到该key
在table
中的存储位置,得到该位置的单链表,遍历列表找到key
和指定key
内容相等的Entry
,返回entry.value
值。
- 删除方法
public V remove(Object key) {
Entry e = removeEntryForKey(key);
return (e == null ? null : e.value);
}
final Entry removeEntryForKey(Object key) {
if (size == 0) {
return null;
}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ntry prev = table[i];
Entry e = prev;
while (e != null) {
Entry next = e.next;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modCount++;
size--;
if (prev == e)
table[i] = next;
else
prev.next = next;
e.recordRemoval(this);
return e;
}
prev = e;
e = next;
}
return e;
}
删除操作,先计算指定key
的hash
值,然后计算出table
中的存储位置,判断当前位置是否Entry
实体存在,如果没有直接返回,若当前位置有Entry
实体存在,则开始遍历列表。定义了三个Entry
引用,分别为pre
, e
,next
。 在循环遍历的过程中,首先判断pre
和 e
是否相等,若相等表明,table
的当前位置只有一个元素,直接将table[i] = next = null
。若形成了pre -> e -> next
的连接关系,判断e
的key
是否和指定的key
相等,若相等则让pre -> next
,e
失去引用。
- containsKey
public boolean containsKey(Object key) {
return getEntry(key) != null;
}
final Entry getEntry(Object key) {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hashCode());
for (Entry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return null;
}
containsKey
方法是先计算hash
然后使用hash
和table.length
取模得到index
值,遍历table[index]
元素查找是否包含key
相同的值。
- containsValue
public boolean containsValue(Object value) {
if (value == null)
return containsNullValue();
Entry[] tab = table;
for (int i = 0; i < tab.length ; i++)
for (Entry e = tab[i] ; e != null ; e = e.next)
if (value.equals(e.value))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
containsValue
方法就比较粗暴了,就是直接遍历所有元素直到找到value
,由此可见HashMap
的containsValue
方法本质上和普通数组和list
的contains
方法没什么区别,你别指望它会像containsKey
那么高效。
四、JDK 1.8的 改变
-
HashMap
采用数组+链表+红黑树实现。
在JDK1.8
中HashMap
的实现方式做了一些改变,但是基本思想还是没有变得,只是在一些地方做了优化,下面来看一下这些改变的地方,数据结构的存储由数组+链表的方式,变化为数组+链表+红黑树的存储方式,当链表长度超过阈值(8
)时,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在性能上进一步得到提升。
2.put方法简单解析: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调用putVal()方法完成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 tab; Node p; int n, i;
//判断table是否初始化,否则初始化操作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计算存储的索引位置,如果没有元素,直接赋值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Node e; K k;
//节点若已经存在,执行赋值操作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判断链表是否是红黑树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红黑树对象操作
e = ((TreeNode)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为链表,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链表长度8,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存储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key存在,直接覆盖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记录修改次数
++modCount;
//判断是否需要扩容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空操作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如果存在key
节点,返回旧值,如果不存在则返回Null
。
五、与HashTable的区别
-
线程安全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Hashtable
是线程安全的,而HashMap
则非线程安全。Hashtable
的实现方法里面都添加了synchronized
关键字来确保线程同步,因此相对而言HashMap
性能会高一些,我们平时使用时若无特殊需求建议使用HashMap
,在多线程环境下若使用HashMap
需要使用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
方法来获取一个线程安全的集合。note:
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
实现原理是Collections
定义了一个SynchronizedMap
的内部类,这个类实现了Map
接口,在调用方法时使用synchronized
来保证线程同步,当然了实际上操作的还是我们传入的HashMap
实例,简单的说就是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
方法帮我们在操作HashMap
时自动添加了synchronized
来实现线程同步,类似的其它Collections.synchronizedXX
方法也是类似原理。 针对null值的不同
HashMap
可以使用null
作为key
,而Hashtable
则不允许null
作为key
。虽说HashMap
支持null
值作为key
,不过建议还是尽量避免这样使用,因为一旦不小心使用了,若因此引发一些问题,排查起来很是费事。
Note:HashMap
以null
作为key
时,总是存储在table
数组的第一个节点上。继承结构
HashMap
是对Map
接口的实现,继承AbstractMap
;HashTable
实现了Map
接口和Dictionary
抽象类。初始容量与扩容
HashMap
的初始容量为16
,Hashtable
初始容量为11
,两者的填充因子默认都是0.75
。
HashMap
扩容时是当前容量翻倍即:capacity*2
,Hashtable扩容时是容量翻倍+1即:capacity*2+1
。两者计算
hash
的方法不同
HashMap
计算hash
对key
的hashcode
进行了二次hash
,以获得更好的散列值,然后对table
数组长度取模。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static int hash(int h) {
// This function ensures that hashCodes that differ only by
// constant multiples at each bit position have a bounded
// number of collisions (approximately 8 at default load factor).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Hashtable
计算hash
是直接使用key
的hashcode
对table
数组的长度直接进行取模。
int hash = key.hashCode();
int index = (hash & 0x7FFFFFFF) % tab.length;
五、总结
-
HashMap
继承AbstractMap
,基于Map
接口实现,元素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允许使用null
键和null
值(key
为null
存在index
为0
的位置),但不允许key
值重复。它是无序的,不能保证放入元素的顺序,是非线程安全的。内部采用Entry
数组存储数据,初始容量为16
,每次扩容时容量翻倍(capacity*2
)。 -
Entry
是一个单向链表数据结构,有hash
、key
、value
和next
四个重要属性,用于连接有相同hash
值的Enrty
,在JDK 1.8
之后,当Entry
链表的长度超过阈值(8
)之后,会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形式存储,以提升性能。
在1.8
之前,新插入的元素都是放在了链表的头部位置,但是这种操作在高并发的环境下容易导致死锁,所以1.8
之后,新插入的元素都放在了链表的尾部。 -
hash
值的计算方法:对key
的hashcode
进行了二次hash
,以获得更好的散列值,然后对table
数组长度取模。 - 容量扩充:当元素数量超过
threshold
值之后,会进行扩容。扩容操作是一项很耗时的任务,所以如果能估算Map
的容量,最好给它一个默认初始值(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方法),避免进行多次扩容。HashMap
的线程是不安全的,多线程环境中推荐是ConcurrentHashMap
。 -
threshold
:通过tableSizeFor
方法以及构造函数传递进来的initialCapacity
来进行计算的,由于HashMap
的capacity
都是2
的幂,因此这个方法用于找到大于等于initialCapacity
的最小的2
的幂。由于默认大小是16
,所以算出的符合要求的值也为16
。 - 在多线程环境下若使用
HashMap
需要使用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
方法来获取一个线程安全的集合。其实现原理是Collections
定义了一个SynchronizedMap
的内部类,这个类实现了Map
接口,在调用方法时使用synchronized
来保证线程同步,实际上操作的还是我们传入的HashMap
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