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02/12 思维脑图

元宵节快乐!~

万维钢    朴实的脑图

其实核心是说的脑图不用花得花里胡哨,简洁实用就好。(针对有些人脑图画得太过于花哨,把大众带向歪路了。)

“思维导图”是个越来越流行的工具,可有些重要的用法还没普及。

思维导图之所以比ppt或提纲好,是因为他不是一个整理和记忆的工具,它是一个人思考的工具。

由于人的大脑“内存”能力有限,同时最多思考四个东西。所以外部工具,思维导图,的正确使用可以给大脑加内存。比如你只想要四个东西,但是需要同时考虑八个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八个东西都写下来,摆在面前。

我之前一直用百度脑图,http://naotu.baidu.com/,觉得确实方便。但感觉若能做到跨界效果是最好。当然,那种就要用户有专业的素养才能用。商业模式下,我所构思的脑图软件绝对不适合市场。

个人觉得,脑图真应该做成辅助发散思维图的大脑。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存在于一个代表你的大脑的二维图或者三维空间(加入时间轴)中。下图是一个直观印象。

2017 02/12 思维脑图_第1张图片
游戏“流放之路”的技能星图,做一个参照例子。

一开始面前是一张空旷巨大的纸(无边的脑宇宙)。你可以在纸上,划出虚构的大区域,比方,文学,科技,创新。他们之间其实绝对有交集。所以不划也罢,或者直接加到后面的标识(tag)里。

每当你有一个想法,一个成就发生。你觉得有价值,就可以把它勾勒成一个小星图或者树状图。然后给这个星群贴上各种标签(tag),或者一段描述(只要方便搜索引擎就好)。最后放入适合的区域(这个不重要,位置都会改变,方便观察就好。)。以后需要相关信息或者灵感时,就在搜索栏里输入关键词。系统就把相关星群高亮,并且紧凑放在一起。这是基本,而不是真正的效益产生点。

脑宇宙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输入,而后才会产生效益,使用方法也需要长时间运用才能掌握。

最初,小星图之间很难联系,他们可能距离很远。

但当思维不断发展,你会发现,他们会越来越紧凑。在直观的观测下,你有更大的几率可以发现他们的各种破界连接!你本身大脑的潜意识会帮助你在这个额外的脑宇宙里看出那无形的辅助线。而这时,你通畅淋漓的感觉就好比打通了任督二脉,可以使你的思维上一个境界,说不定还能产生巨大经济价值。

整套体系的重点在于,首先把转瞬即逝的想法直观保存到没有实体界限的空间中,然后不断加深对这个内容库的管理和运行。包括增加库存。

在多用多看的刺激下, 你的潜意识将不断深化对自己所掌握的领域的理解和印象,从而让你能“手动档”切换到的发散思维模式。


刚才王小姐问我EQ(情商)的Q是什么单词,我查才知道 EQ = Emotional Quotient,现在主要说 EI = Emotional Intelligence。 

王煜全 今天使读者问答,聊了关于教育的话题

我感兴趣的是,海外二代的教育。

1. STEAM

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只是比STEM计划多加了一项艺术,相对来说,STEAM比STEM注重的元素更加多元化,要求的学科能力更丰富多样。

2. 学习中文

原文提出如果实用性不大,中文教育可以不用那么重视。必须要和环境结合,考虑孩子感受。虽然我还是有点难接受,但实事求是也是必需的。就算要教,也要提供良好的中文环境,不能强迫。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核心是传承文化。所以培养孩子对文化的热爱别是好的突破口。

3. 传统文化

提出中国文化有很多适应现在社会的精华,要积极用正确的方式把这些精华展示给孩子看。使他们产生兴趣去学习。就像《不见不散》里,的教孩子们“吃了么?没吃回家吃去吧!” 

说正经的,西方重视参禅,打坐,因为确实能提升幸福质量,提升工作的专注以及生活品味。这些都是不错的切入点。

4. 要对传统文化有信心。

吴军 今天继续谈红酒,自己听着玩,就不写出来了。

吴晓波 今天也没更新(过元宵节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 02/12 思维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