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难?知难行易? 【曲晓岩】20170422

这是高三时我们一模的语文作文题目,它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如昨。

不是因为这篇文章我写的特别好,而是因为我写的特别不好。

当初我看到这个题目,整个人都是蒙圈的,对于当时无比热爱外国文学,满心惦记着晚上偷偷在被窝里打手电还没有看完的《飘》的我来说,这个题目有点儿是我看不懂辨不明的高度。

我记得我当时主题观点是写的知难行易,论据是科学发展的艰辛(知难)与科学结论的普及性(行易)。

直到现在,我才渐渐悟出了这个题目的几分意思。

如果是放到现在,我想也许我还是会写知难行易,因为那样写容易找到名人名言名人事迹的佐证,更容易得高分。

但其实,我知道,在真实的生活中,其实是“知易行难”。

世间的道理千千万,不这么做的理由万万千。

为什么?

总结一下,“我不信”是一个理由。

至于为什么“不信”,每个人都可以说出很多的理由与论据。但请相信我,那些理由与论据都不是事实,而是你为自己的“不信”找到的原因。换一个“相信”的人,他(她)肯定会找出同样多的理由与论据证明这个道理是值得相信。

在这里,我只想放上老师曾经分享过的一段话,老师说这是他喜欢的话,对我来说也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语出《宇宙》第二卷,作者叫萨顿。

“我们的科学家在某些方面才智出众,但在另一些方面却十分愚笨可笑;我们的艺术家非常聪敏,但又颇为愚昧无知。真、善、美存在,人们都能看到,但能够明白这些不过是同一秘密的不同方面的人为何如此之少啊?……科学是生活的理智,艺术是生活的欢乐,而宗教则是生活的和谐。缺少其他方面,任何一方都不完全。只有在这一三角关系的基础上去理解生活,我们才可以指望揭破生活的秘密。”

当然,在这里讨论“相信”或“不相信”,我们是有一个假设的前提,假设这个道理是经得起推敲的“事实”,而不是任何一方的“观点”。

“我不愿意”是另外一个理由。

能真实的表达“我不愿意”的人真的是具备比较强大的心理素质,他们不惮于别人的负面评价,自有一套评价体系和标准,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句“我不愿意”练就金甲真身,自此刀枪不入。

佛度有缘人。再好的道理,我认可但我“不愿意”这么做,谁拿他(她)也没招啊。

而“做不到”则是一个好理由。

《甄嬛传》里那一句:“臣妾做不到啊!”,一经面世,迅速走红。

举凡是不想做,不愿做的事情,都可以用“做不到”作为理由——能力的问题可以原谅,而不需要用“我不愿意”来面对别人的异样眼光——态度问题不能原谅。

而击破这个理由其实一句话就可以:“你为此做过什么努力了?”

但通常,我们不那么残忍。

因为,我们都知道,成长必然带来痛苦,而我们会本能地拒绝痛苦。拒绝别人很难,但拒绝自己就会很容易。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易行难?知难行易? 【曲晓岩】2017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