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lways overestimate our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world, but underestimate the
chance of existence in the event.”
我们总是高估了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却低估了事件中存在的偶然性。
—Daniel Kahneman著名心理学家
西瓜和苹果一共1.10元
西瓜比苹果贵1元
请问苹果多少钱?
脑海里是不是不怎么思索立马会想到一个数字,是不是0.1元?那就错啦笨!正确的答案是苹果0.05元,西瓜1.05元,是不是忽然恍然大悟。呜呜呜,其实我也想到了呀,心里好生生气啊。
这道简单的数学题为何会如此容易骗你上当,是因为它会引起我们大脑的习惯性思考,快速反应但却错误的答案。也会有一些人那一瞬间想到了0.1元,但马上深入思考抵制住了这个想法,进而理性排除它而推算出正确的答案。
其实只要稍微对0.1元进行验证判断,就可以马上知道结果是错的。但我们大部分人并没有否定这个直觉性的答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是笨...
并不是,只是我们大脑思考时会经常!经常!经常!偷点懒!Why?这就要从启发式偏差说起(大脑直觉告诉你要耐心往下看,一匹布甘长你怕不→_→)
启发式偏差(Heuristic Bias):当人们对某些既复杂又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判断时,大脑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会走一些思考的捷径。通俗点说,就是我们平时往往依赖“经验法则”来对事物进行决策判断,意味着启发式偏差决策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会导致决策的偏差。
我们平常是不是会这样思考问题:
▶你可以很轻松地回想起引起自己注意的事情。
娱乐圈某某女明星被潜规则事件和某度最近的魏则西之死事件格外引起自己注意,会让你不自觉联想起这些事。因此,我们很容易会夸大猜测娱乐圈潜规则事件的概率和某度出现虚假广告事件的概率。
▶突然出现的大事件会增加此类事件的可得性。
最近广东退休医生在家被砍伤致身亡事件,引来众多媒体关注报道,会改变你对医患关系的看法,会担忧医生的处境;而医生也会因此而在治疗患者的同时提高警惕,以预防这样的事件发生,其实这个概率事件并没有显著变化,只是因为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而增加此类事件的暗示性判断。
▶自身经历过的例子比更加客观的数据、例子或者统计数据更容易让你信服。
例如你工作粗心被上司批评了,你就会觉得上司是故意针对你一样,你可能会向其他同事诉说上司对人不对事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与自己相关的判断错误会逐渐削弱你对事物的客观看法和决策,其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比客观事实和他人评价类似事件的影响更深。
对 对对,我经常都是这样的,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啊!!心里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涌现出来。为什么,为什么我有启发式偏差,能不能不发生启发式偏差?答案是…想得美。这也和我们大脑运作原理有关,跟着凡科君来脑洞大开,让我们再深挖其中的秘密,了解你的大脑,更好地了解你。PS:大脑真是好复杂呀Orz~
Daniel Kahneman提出的双系统原理或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大脑的运作。他指出人的大脑运作可以分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力气,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活动上来,系统2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 =不懂?
看完下面情景
情景一
一秒可以判断远方的人是男是女
一秒回答1+1=?
读出牛皮癣广告的内容
夏天蚊子嗡嗡嗡确定它的位置
情景二
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爱人
读一段话数出里面“的”出现的次数
撰写苦逼的年终工作报告书
在极其狭窄的空间里停车
●第一种情景就是系统1引发的自主行为,它的显著特点是毫不费力气且快速。
●第二种情景就是系统2引发的,它的显著特点是需要你集中注意力,耗时较长。
尽管我们可以时刻保持警惕来抵制发生启发式偏差,但是这样做只会让你身心疲惫,耗费你大量的时间精力。让简单、需要快速反应的事交给系统1,而系统2更多的是依托系统1从外界接受的信息、反馈、初始印象或者说信念,作为后续深思熟虑的主要判断素来源,这就是有时我们很容易会犯一些低级错误的原因。
随着处理方式的娴熟,我们因过于熟悉该事件而令大脑在处理判断时稍微偷了一下懒,即使是错误的直觉结果也会盲目加以信任,并毫无质疑地执行。简单来说就是:系统2对系统1的“拿来主义”,原来大脑也这么懒(⊙_⊙)
如何避免启发式偏差
1、避免过度自信,绊倒自己的,往往是最熟悉的事。
自信并不等同于能力,对自己过于熟悉的工作,只是依赖长久的经验判断,这其实是对自己过度自信的表现。对待自己熟悉的工作,当作是不熟悉的工作来看待,在决策中多加入一些弹性选择,多几种方案作为参考。
2、养成接纳他人意见的决策习惯。
虽然比起他人意见,我们更偏向于固执自己的意见,而我们系统2对系统1给出的决策往往潜意识上是相信的,是会有意识忽略客观事实的。这时候,就需要听取他人的意见,以他人意见作为对自己的一种警醒。
3、不断吸取新的知识。
要克服固有知识对自己决策判断时的惰性,就必须构建新的知识作为碰撞,更新和替换。在如今我们获取外界新的知识变得格外简单,重要的是如何将外界的知识进行吸收、转化和利用,融会成自身的知识。Update系统1的稳定性,并能更好地为系统2提供更客观有效的分析基础。
小伙伴你对避免启发式偏差有更好的看法,或者因为这个出了好多糗事的,可以留言分享你的糗事集锦嘻嘻。
半月啖
Daniel Kehneman. Thinking, Fast and Slow,2012,7:10-50,125-150
Sloman S A. The empirical case for two systems of reasoning.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6,119:3-22 2 Evans J S B T.In two minds:Dual-process account of reasoning.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3,7:454-459
Gasper K, Clore G L. The persistent use ofnegative affect by anxious individuals to estimate risk. 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 74(5): 1350-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