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希望我们能相对静止

七月与安生:希望我们能相对静止_第1张图片
步摇绘

那些打着青春的名字的影视剧从没有吸引我多少注意力,但是当新上的电影《七月与安生》这个名字,一下子将我拉回到了高中时代。这才是我们青春的烙印。也许85后真的到了回忆的年纪了吧,前段时间满朋友圈刷着《幻城》,是和《七月与安生》有着同样意义的青春代码,是我们那个年代特有的痕迹。

不管安妮宝贝的作品如何,她都陪伴了我们的成长岁月,她文笔的变更的历程,也是我们的成长史。年少的挣扎,青春的疼痛,她其实描写得非常抓住要害。是的,她的作品太过颓废,感觉太靡靡之音,所以我一边被她吸引着一边又想跳脱出这种感觉。那么漫长的青春岁月,仿佛自己一直病着,生理自然有些不舒适,然而好像更多是心理的作用。就像她的文字一样,纠结,一面脆弱敏感,一面故作洒脱。

这个电影拍得其实挺好的,周冬雨也展现了她实力派的一面,她瘦瘦单薄的面相,竟然真的演出了安生自由脆弱灵性单纯的一面。剧中很有现实的细节,那些年的格子大衣,混搭风的的衣服,既有性格又有年代感,不得不说设计得非常好。看很多电视剧最不耐烦一尘不染的写字楼和摩天大厦,苹果电脑之类的,距离现实太远。我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的CBD中心地王大厦上了两年班,丝毫没感觉到电视剧里面的那种工作环境。也经常去香港这样的国际都市,连深圳的写字楼都不如。看到这个电影里面,就感觉很接地气的地方便是,简陋破旧的出租房,有点脏乱的环境。

看到正中间的那部分,突然出现了一段王菲的歌,那种空灵的声音更唤起了万千往事,或者说仅仅是曾经的感觉,事倒并不重要。也许85后真的开始稳定下来了,开始将他们的青春翻拍出来。每每收到各种邮件,供应商,客户,或者合作商的邮件,落款的英文名字往往是VIVIAN,Echo, Eileen,不禁莞尔,揣测她们是否也如我这样,喜欢安妮宝贝,喜欢三毛,喜欢张爱玲。而且不仅仅是同一个年代,更可能的是,我们曾经是同一类人。

所以,看懂这个电影,你不仅仅需要读过安妮宝贝这个短篇小说,还要有更多的类似经历。这个电影里面,王菲的歌是点睛之笔,自带画面感,勾起满心沧海桑田。那些教室外面,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落下来的细碎的日子,真值得怀念。我们挣扎,看似叛逆的颓废,却又不是真的萎靡不振。我们表现出来的洒脱,不过是对现实无能为力的不得已的态度。就像安生,她之所以会对苏家明这样的人倾心,可能只是因为他是一枚帅哥加暖男。她对温暖特别向往,当她真的有机会尘埃落定的时候,她就真的像疲倦了的小猫一样,开始了她的素年锦时了。仗剑走天涯把风景看透,最后都选择了平平淡淡的细水长流,安生比很多七月这样的乖乖女更早出现疲惫期。

电影颠倒了小说的一些事件,把安生这个形象又美化了一点。到了如今这个年纪,我也真觉得更能接受电影里面这个故事的安排。到了这个年纪也才会明白,当年的七月,长到我们这个年纪,更可能的结果是不会去抚养安生和苏家明的孩子。倒是安生,性本纯真,更合适写出这样抑郁的小说,更合适做出这样的单纯之举。

想起了曾经最好的朋友,真正的Soul mate, 毕业便走入了婚姻,而我独自南下孤身打拼。无数个雨夜,我想的不是没有男朋友的失落,而是与闺蜜彻底分开的绝望。从此,再也没有人在一本书上划出喜欢的句子给我看,再也没有人会在软皮本抄写诗词给我看,再也没有人和我一起搬着凳子在校园的绿树下面画画,再也没有人和我一起去学校外面的马路上淘喜欢的书。曾经,彼此视作可以托孤的朋友,可是如今竟然鲜少联系。偶尔梦到,一切都那么清晰,醒来发现已经天各一方,更无奈的是,心各一方。能一直联系下去,无论你变成什么样子,我变成什么样子,只要我们彼此能相对静止,该有多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月与安生:希望我们能相对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