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别七彩丹霞山,乘风千里访雄关——西北行第五站

      第一天在西宁吃的羊肉串和杏皮茶仿佛还在昨日,可实际上,我们的旅途已经走了一大半,开始进入了倒计时。

      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我想我会一直记得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景的。当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会趁着还在经历着,忠实地记录下来。

    今日第一站:彩虹在人间

      我们从祁连县八宝镇出发,今日的第一站是张掖市七彩丹霞山。

      张掖,这个名字是不是很像一个人名?然而并不是。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置张掖郡,名为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它是古时从中原进入西域的要塞,同武威、酒泉、敦煌并称河西四郡。

      现如今的张掖市,经济或许不发达,但是却有着历史赋予它的沧桑之感,别具一番风味。

      咱们再来说说七彩丹霞山。据说,在2004年之前,那时候它还不叫这个名字。如果有亲朋好友来拜会,当地人带着客人吃饱喝足后,保留项目就是大手一挥,吆喝一声“走,带你到我们这儿的彩山蹓跶去”。

    后来,老谋子的《三枪拍案惊奇》让世人知道了这个名不经传的美丽地方。遂,名字也就变成了张掖七彩丹霞山。

      可见人靠衣装马靠鞍,景点也得要包装。

      在我国,丹霞地貌广泛分布,主要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根据统计,多达七百多处,而张掖丹霞,是其中翘楚,在《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被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

      人们形容它“色如渥丹,灿若朝霞”,宛如七彩神仙台。在西北,人们有一种说法,出现彩虹的地方,底下一定有宝贝。

      而在这里,你会惊讶的发现,彩虹已经降临到人间。

      这么美的地方,我不由得好奇,为何张掖丹霞闻名全国,却没有申遗成功,因此特地去查了资料。

      原来归根结底还是当地财力不足的问题。虽然张掖丹霞形成年代较早,但是因为当地对于丹霞旅游资源认识不足,开发比较晚,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 而巨大的投入对经济不发达的张掖而言是个现实难题。

      真心希望张掖丹霞也能像其他那六处丹霞一样,也能得以充分的开发和保护。看到丹霞山上游人如织,说明它的美已经被世人所知,或许这一天的到来也不远了。

      这是随手拍。

图片发自App

      第二站:乘风万里访雄关,孤城旁是万仞山

      在历史长河中,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战争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军事上的防御工程历代王朝从未放松。而人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万里长城,就是世界建筑史上、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在长城及周边设置的重要关隘,是防御工程的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之中提到的“汉时关”,就是指边关。

      在边塞诗人们脍炙人口的诗句里,远离冷兵器时代的我们,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雁门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连春风都不愿意吹过的玉门关、“百丈伟雄关,楼角悬星斗”的嘉峪关并不陌生。

      这次行程中,我们将拜访“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张掖与嘉峪关,间隔726公里,需要坐8个小时车。

      纵然读过很多边塞诗,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你没有站在漫天的黄沙中,用手掌轻轻贴上古老的城墙,你永远都不知道,它会告诉你怎样的故事。

      (一)放箭射王八咯

      大家都知道“瓮中捉鳖”这个词吧?但是实际上,这个瓮不是装东西的容器,而是指嘉峪关里的“瓮城”。

      瓮城作为嘉峪关主要军事防御设施之一,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敌人一进来,弓箭手蓄势待发,加上四周围墙围得密不透风,只能成为那只进瓮的王八,坐以待毙。

      哇,底下好多鳖…

图片发自App

    (二)十步穿杨测城墙

      前面说过,各朝各代对待军事防御工程都极其重视。而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最狭窄的地方,扼守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城墙质量是绝对要过关的。

      这样的国家级工程项目自然有一套验收方法。那就是,城墙建好之后,叫上弓箭手,离城墙十步地方,拉满弓,直射城墙。一旦扎进去,或者墙面有所损坏,只要涉及到修墙的工匠,一律处斩刑。

      在这样严苛的制度下,古代的工匠发明了一种墙,叫做夯土墙。拿黄土、砂石、生石灰、糯米、米汤等材料混和砌成,这样可保证城墙千年不倒。             

      瞧瞧这屹立千年不倒的夯土墙,历经风霜,在阳光下诉说着它的沧桑。

图片发自App

    (三)燕鸣声声犹在耳,空余白石在此地

      我们走进关内时,忽然听到一阵“啾啾啾”的鸟叫声。带队的阿黑哥忽然停下解说,神秘兮兮问我们“你们猜,这是什么声音?”作为南方人的我们,对这个声音自然再熟悉不过,前前后后好几个声音出来“是燕子声。”

      阿黑哥点头,说,对,是燕子叫声。我不由得抬起头,天空瓦蓝,哪有燕子的身影。再往他身后看,原来是有一个人在他身后一块大石头那里,拿着小石子敲敲敲,燕子叫就是从这传出来的。

      原来,在古时候,嘉峪关内有一个燕子窝,住着一小家子。男燕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女燕子在窝里照顾着自己的宝宝,生活得十分有规律。

      凡事总有例外,有一日男燕子在日落之后才返回,却发现嘉峪关已经封锁城门。焦急的燕子一直盘旋在门前,焦急地叫唤,希望让守城的将士知道它回来了。可惜它的声音太小,城门依然不开。

      绝望的燕子叫罢最后一声悲音,一头撞在城门上,瞬时气绝身亡。而女燕子见丈夫一夜未归,已然焦急万分,当它发现再也等不到自己丈夫归来,便带着孩子消失了。

      不久,将士们在城内发现了一块白色大石头,用小石子一敲,会发出啾啾的燕鸣。将士们认为,这是那家燕子的化身,回来表达自己对这座边城的眷恋。便将它搬入城内,让它长留于此。

      如今,时过境迁,当年镇守边关的将士,已经化为一抔黃土;王朝更迭,封建时代已经远去,江山不复当年模样;曾经的天下第一雄关,已经成为人们怀古说今的地方。

      只有这块燕鸣石,还静静地躺在城内,看罢古人看今人,偶尔发出啾啾的声音,提醒着人们,这个地方曾经是密不透风的天下第一雄关。

图片发自App

    (四)将军回来啦

    出城门的时候,忽然一声欢呼“将军来啦,将军回来啦”,路人纷纷停下脚步,只见迎面一队人,领头人身着铠甲,头戴金盔,威风凛凛走来,后面跟着面无表情的士兵。

      古城墙,将军,士兵,嘈杂的穿着各色防晒服背着背包的旅人,古今光阴在瞬间流转更迭,那一刻的震撼无以言表。

      直到红缨从眼前飘过,我慌忙拿出手机,想要拍下这一幕,却只拍到一个匆匆侧面。

      还挺帅的。

图片发自App

      由于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委实太长,纵然这里太阳是九点钟下山,我们还是没过瘾就离开了嘉峪关。

      夜幕降临,我们出门感受一下当地风情。在烧烤摊上坐着,听着同伴们的谈笑,偶然抬头看天边,月如镰。

      是不是因为边关守戎的将士,离家太远,上天怜悯,就让这里的月亮离人间近一些,以慰人们的思乡之情。

      好啦,最后与大家一起品鉴一首边塞诗,结束今日分享,希望你们喜欢。

                  从军行(王昌龄·唐)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别旧情

                    撩乱边愁谈不尽

                    高高秋月下长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别七彩丹霞山,乘风千里访雄关——西北行第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