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成长,我们别无选择

或许是因为怀揣梦想,或许是因为刚入社会,现在的80后大多过着如此三种生活:一种是对未来充满期待,幻想自己今后的成就,然而又在忍受着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与煎熬,他们迷茫、恐惧、惶惶不安而又充满期冀,他们在自己认为变革的道路上无奈的坚持着,然而在这坚持的过程中又总能听到他们的抱怨、痛苦;一种是不对未来作过多的想象,既来之则安之,生活在继续,他们抓住每一个能享受的瞬间,周中上班,早出晚归,或者加班,任劳任怨,等到周末到来,他们或许组织一次近郊旅行,走走古镇、看看风景,看似平淡,却包含情致;还有一种就是看足了那些怀揣梦想而又在煎熬中不断抱怨的人的嘴脸,他们对那些抱怨中的人充满鄙夷甚至厌恶,他们对社会的浮躁、对教育的循规蹈矩充满排斥,他们主张跟着感觉走,把自己的想法以最快的速度变为现实,比方说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现在的我应该就是属于第一种的状态,想得多而做得少。当生活给予打击的时候,我被悲观的情绪所控制,我渴望被人解救出这种可怕的情绪迷网之中,然而情绪这种东西神秘而变幻莫测,除了自己,没有人能把它的根从你的身体里、脑子里、心理根除。很长一段时间,我在过着一种痛苦而变态的生活,我排斥我的伙伴,我用语言抨击我的朋友,我肆无忌惮地向关心我的人发泄着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甚至对身边人的各种不满。我这些不作收敛的倾诉和抱怨像是一股无形但充满力量的洪流向着那些我的倾听者呼啸而去,他们给予我意见、安慰,当这些抚慰都不能阻止我的涛涛抱怨时,他们忧愁、无奈。我知道,终有一天,他们会再也承受不住我病毒一样的抱怨,因为他们已经找不出什么语言来安慰我。所谓成熟,应该就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有能力承受生活上的大多数不如意。那些悲观、那些无奈,我向垃圾一样拼命倒给朋友之后,自己并没有得到解脱,久而久之,反而让自己像一个发了霉的苹果,暗淡、腐烂,毫无价值还玷污了看见的人的眼睛,说的比较犀利,但事实大抵如此。任性是需要资本,我没有,而那段日子里是自己给自己虚构了一个可以任性的舞台,拼命发泄,任由自己暗淡、迂腐、索然无味而不自知。现在的自己,孤独但不悲哀,因为人生来就是孤独的,忍受得了孤独,或许又是成熟的另一重要标志。没有什么,先从忍受孤独开始吧。其实大学毕业前的自己一直是独来独往一个人,却很少像如今这般感到孤单。那时候有朋友,但好像很少牵挂,反而活的自我,也少有人能看到我情绪的背面,反而能像自己期许的那样,做个别人的小太阳。一个人,不要有所依赖,为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所有的准备,没有期望就不存在失望,没有期望,就不存在孤独。也不再钻牛角尖了,对自己宽容点,也对别人宽容点,自己身上是缺点重重,又凭什么要求别人做到完美,既然大家都不完美,那么就一起努力试试吧,就算走到了失败的那一天又能怎么样呢,天他不会塌下来,一群人,只有心无芥蒂地在一起,才能生活愉悦,才能产生效率,就这么办吧!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也很向往,所以才有了杭州之行,但结局并不让我满意,所以回来又是一通抱怨,其实并不是针对任何人的抱怨,而是一种习惯性的埋怨。对这次旅行的埋怨不是对“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否定,而是认为在年轻的时候要有多出去走走的意识,要有打算了就去干的勇气,而且尽可能的让自己舒适地完成这件事。这种“舒适“可能又会引起激进份子认为地“享乐”,其实不然,比方说这次去杭州,如果早点定车票,那么虽然花费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坐着来回,如果提前半个月定酒店,可能只需要一半的价格订到市区的住点……或许是有狡辩的成分,如果是云南、西藏、蒙古这样的远行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个挑战,没有别的,就因为前面说到的那么多杭州之行的“如果”部分我恐怕都没有实力做到。或许那些“说走就走”的激情派是对的,但于我而言,我在积蓄勇气向他们靠拢,但还是希望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感情的事我向来绝口不提,这又源于我太过高傲的自尊,我理解中的感情应该是两个人的情投意合,很多事情我不会强求,了解我的人说我天真痴傻,也会嗤之以鼻,认为自尊得有些莫名其妙,但这是我唯一不愿意妥协的地方。

生活永远都不是角色扮演,痛苦的时候不自救,除了把自己推向毁灭之外,也把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个推离出去,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整天跟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人交流。二十来岁,除了成长,我们别无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除了成长,我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