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

文/张宏涛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1张图片

 01

《都挺好》的和解,没有参考价值

因为忙,我很少看电视剧,《都挺好》是我近年来追的少数电视剧之一。前半段真是无比精彩,因为它毫不掩饰,且酣畅淋漓地展示了不少家庭内部的极端不公和尖锐的矛盾,这是其他电视剧几乎从不涉及的。

但后来看到家人逐渐和解时,我认为有问题了。虽然很多人喜欢这个和解部分,但这部分很容易误导那些从小在重男轻女的恶劣环境下长大的女孩,以为是自己能力不够,付出的牺牲还不够多,才导致自己在父母和兄弟面前,不被认可、不被爱。

这会导致她们压力很大,因为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能力像明玉那样随便甩出上百万,眉头都不皱一下的。她们只能付出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钱,去取悦原生家庭,而不顾自己乃至子女的利益。这就是我认为最不好的地方。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2张图片

明玉是恰好比较有钱,比较富裕,又还没有成家。假设她没那么多钱呢?假设她对两个哥哥起不到帮助作用呢?假设她也成家了,嫁了个普通人,有了孩子,生活事业一般,这种大团圆还会出现吗?

明玉一直都在供血,在牺牲,想以此换取她原本就应该得到的一点点认可而已,而且还被打伤,脸差点毁容;没人关心,还各种道德绑架。

02

苏明玉太像母亲了!

后来看到大结局,我觉得好好一碗汤,却因为烂结局,给毁掉了。前面部分可以打满分!但是结局我想给负分,所以综合是3分(满分10分),不能再多了。

在很短的时间内,明玉做了什么?为这个家付出了差不多二百万,被二哥打得差点毁容,还帮大哥、二哥、二嫂找了好工作……

这部剧可能会误导很多人,让大家认为,童年的创伤,都是不值一提的,亲情才是最伟大的,为了父母,为了哥哥弟弟,付出多少,都是应该的。从而导致很多女性在成年后,依然和童年一样,是原生家庭的牺牲品,只是童年是被迫的,成年后是主动的。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3张图片

苏大强指责苏明玉和她妈一样,苏明玉也害怕自己和她妈一样。她害怕自己和她妈一样邪恶。但其实她和她妈一样的地方是,都是无底线地为娘家人付出。

她妈是扶弟魔,她是扶哥魔。她和她妈都是最不被母亲宠的,都是不被母亲当女儿看的贱丫头,但偏偏她俩都特别孝顺。这才是她们最相似的地方。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4张图片

之所以苏明玉没有被大家反感,是因为她是单身。

如果她结婚了,有孩子了,还是这样三天两头给娘家擦屁股,工作耽误了,降职或被开除了。还把给女儿准备的学费都给哥哥们了,她和她妈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不都是为虎作伥吗?一边因为女性身份被歧视,一边又歧视自己的女儿(明玉没结婚,所以还没歧视女儿,但很明显,她在歧视自己了)!

她的女儿将来再和她这样斗争一番,就是《都挺好二》了,这样下去,还可以拍第三部,无穷无尽。

03

两个我无法感动的催泪点

结尾两个让无数人感动落泪的点,我是一点也感动不起来。

一个点是,苏大强知道自己得了病,于是要求明玉不要对两个哥哥说,不要耽误大哥的幸福生活;不要耽误二哥闯事业;要女儿默默独自承担,谁让她是自己女儿呢?还说:“爸认准了,爸的后半生可就交给你了,你必须得管我……”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5张图片

家里的资源全部都是给哥哥弟弟的,而且这些资源大部分还都是搜刮女儿的(还不承情),明玉一分钱也没有;而养老的责任,都只属于女儿。这就是《都挺好》结局传达的理念。

这么明显的重男轻女的话,居然很多人说感动哭了,我真是服了。或许这些人是重男轻女的父母,是哥哥弟弟,或者被洗脑了的“明玉”。而赞成这种理念的“明玉”们,恐怕未来都会活成“赵美兰”!

在现实生活中,心理问题最严重的人,就是“明玉”了!不破除向父母求认同的心理,她是很难获得成功和幸福的!电视上的明玉那么成功,那么幸福,都只是虚构。现实很惨烈。

网友@chyiemma对我的话也很有共鸣:

绝大多数“明玉”们,都会事业上很不顺,感情上很不顺,活得很累很纠结,甚至很痛苦——这说的就是我啊!本科我为了省钱上了农林,研究生哥哥结婚生子。为了省钱上了免试的,研究生三年靠着公费补助226元和实验室250元补助度过了三年(爸妈忙着儿子结婚生孙子带孙子……),回家没房间也觉得正常。现在的我的确是事业感情都不顺。没有娘家的依靠感觉没有底气……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6张图片

买习题集的片段,更是感动了无数人,很多网友都说自己哭得稀里哗啦了,一大片弹幕都是父爱如山什么的。

但是我觉得,区区一本习题集,花了半年时间,都买不了!这么一件小事都办不成,他有能力保护女儿吗?他有能力爱女儿吗?可以说他对女儿是一点没起到保护作用的。

这么窝囊无能的爹,有什么资格配得上父爱如山呢?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7张图片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8张图片

 真正的父爱,是润物细无声,不声不响就直接给孩子买了,哪还用十几年后来这么一出感动大戏?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感动呢?就是那种得到爱最少的人!天天被打,一天不打就能感动哭!

就像一个女孩,从小被父亲仇视,盯着她的目光都是憎恶乃至怨毒。长大后,她看到每个男人,都觉得对方喜欢她,都似乎有暧昧。因为所有男人看她的眼神都没有憎恶和怨毒……

我的观点也得到了几位网友的共鸣。

@克拉克qzuser31416:何止暧昧啊,都想以身相许了!

@田明心:小时候每天被奶奶“死亡凝视”,长大出去工作,男同事帮忙带饭,还笑眯眯,辣么温柔,我觉得肯定是爱上我了。

@DeProfundi5:我关注了一些爱与自由的育儿妈妈,看到她们记录的一些跟孩子相处的生活小细节,每次都能把我感动地热泪盈眶,因为我从来没得到过那种呵护的感觉。

04

我设计的惨烈结尾

我担心有些傻姑娘,会像苏明玉那样放弃自己,成全家人,所以,我就把我设计的结局发到了网上:

结局如果是苏大强得了尿毒症会怎样呢?

苏明哲想给父亲换肾,吴非不让;苏明成想换肾,苏大强不让;于是大家都看苏明玉,苏明玉就给苏大强换肾了。

这样的结局更好。

这样会让感动党更加感动,认为这是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 

而质疑党会更加警觉,不再傻乎乎地做牺牲品。

接下来还可以延续两个结局,一个是因为意外,苏明玉死在了手术台上,这就成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或者《了不起的盖茨比》。

另一个是苏明玉为了给父亲换肾,耽误了公司的最重要的大事,公司受损严重,苏明玉辞职,然后换肾后,身体不支,又在伺候苏大强时摔伤,落下残疾。觉得配不上石天冬,于是为了拒绝石天冬,干脆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生了一儿一女(儿子身份存疑),对儿子极尽宠爱,对女儿刻薄寡恩。对两个哥哥依然死心塌地……

后来女儿逐渐长大,和苏明玉闹翻,成了另一个苏明玉。

这就是《恐怖游轮》一样的轮回。

这样的结尾,就经典多了。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9张图片

 这个结尾发到网上后,我被骂成刺猬了。很多人误解了我的意思。他们觉得不是大团圆就不好。他们觉得我不能盼人好,心理太阴暗了,他们认为结尾就应该是温暖的和解。

我之所以设计这样的结尾,是希望用惨烈的结局,让电视机前的无数“明玉”们警醒,不再被道德绑架,不再做扶弟魔,远离原生家庭,避免再陷入重男轻女(女性往往比男性更重男轻女)的轮回,斩断家族这种恶性循环的链条(比如苏明玉的母亲就是典型的为虎作伥,自己深受重男轻女之苦,却毫不质疑,反而坚定地传承着重男轻女的坏传统),过好自己的生活。

当然,原生家庭不这么恶劣的,不需要远离。健康的家庭关系,不是病态共生,不会重男轻女,而是既能够守护彼此的界限,又能平等互助。

05

现实中“明玉们”的控诉

电视剧这个结尾,和和解过程,我实在无法认同。这个和解是怎么来的?是靠苏明玉砸钱和介绍工作,及辞职独自养老换来的。我都怀疑,到底是谁对不起谁啊?明明苏明玉才是受害者啊!怎么弄得好像是她再赔罪一样。

因为渴望得到家族的认可,苏明玉在最该大展宏图之时,自废武功,辞去前程远大的总经理职位,退出主流社会,把自己活成了旧社会的小丫鬟。如果苏大强命大,再活30年,明玉这辈子就彻底废了。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10张图片

 这个大团圆的结局,让现实中的“明玉”们无路可走。那些重男轻女的父母看了这部剧,不会内疚,也不会去理解他们,反而会要求女儿们多学学人家明玉。把自己的一切都分给哥哥们(你就这一个哥哥/弟弟。他困难,你不帮谁帮?血浓于水,你做解决的,就应该什么都担着),然后辞去工作,为父母养老送终!

看看下面这些“明玉”们的控诉吧!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11张图片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12张图片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13张图片

06

“明玉们”的真正的出路是什么?

有网友问;那儿时不被爱的人,是无解了吗?

当然不是,看透这一切,不再做牺牲品,不再神话父母,不再去追求所谓的和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好好做自己。远离原生家庭。这个死循环,自然居化解了。

在我的自传写作班里,我看了数百个家族史后发现:

那些小时候不被爱,但长大又非常孝顺的人,人生基本都很苦逼。

小时候不被爱,长大远离父母的人,大都过得很好。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14张图片

07

心理学怎么看与父母和解的理论?

我发现现在最流行的观点是:不管父母怎么样,子女都要感恩,要和父母和解;否则就会一生不幸,不会成功和幸福。

这种神话父母的说法被很多人推崇,但其实是毫无心理学依据的,或者说,这些观点都是违背主流心理学派的观点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倡的是发挥自己的潜能,根本不提倡任何和父母和解,或感恩父母的观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自己本人就是典型的不和母亲和解的典型代表人物。他母亲的葬礼,他都拒不参加。因为他认为他母亲是个变态,他不是变态,又没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所以他不可能去感恩母亲,或与母亲和解。  

但他依然是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也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广受尊敬。  

马斯洛最推崇的心理健康的人,是晚年的林肯。而林肯在父亲去世前,是拒绝见父亲最后一面的。但这丝毫不妨碍他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负责,而不是为父母负责。  

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_第15张图片

 精神分析学派更不可能提倡感恩父母或和父母和解之类的观点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是:一个人要成熟,必须要经历精神上的弑父弑母的阶段。

一定要和父母和解、感恩父母,都是违背弑父弑母的观点的。在精神分析学派看来,往往只是病态共生而已。很多人对父母的“理解”,也只是精神分析里的“合理化”(把不对的事情强行解释为合理,类似于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  

行为主义心理学,虽然在我看来很有问题,但它并不宣扬上面这种神话父母的观点。

也就是说,主流心理学派都没有赞同要和父母和解的理论。  

而现在比较流行的认知疗法,更是不可能赞同“不和父母和解,就注定难以成功和幸福”的观点。认知疗法认为人的痛苦源于不合理信念。而前面这个观点,就是典型的不合理信念。

所以,“明玉们”想要得到真正的解脱,绝不是砸钱去换和解或求认同,而是放下这种神话父母的理论,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承认父母不爱或者不那么爱自己,放下对父母认同的渴求,自己肯定自己,自己爱自己,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和小家庭(爱人、孩子)山身上,好好爱女儿,从而避免这种扭曲的价值观(重男轻女)继续传递。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都挺好》看家庭教育的不公和明玉的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