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听标准

首先弄清楚几个概念

1. 峰值储备(Headroom)

监听标准_第1张图片
Headroom

S/N ratio信噪比
Noise floor本底噪声
dynamic range动态范围
reference level基准电平

       峰值储备也就是在正常的动态范围到削波失真点(或者是无法忍受的第三次削波失真点)前的预留空间。一般都是指基准电平到削波失真点的距离为峰值储备。
       基准电平便可是是所谓的UV表上的0点,+4dBU(或者PPM表上的O点。?)
       而dBF即(dB Full Scale)满刻度,上面就是削波了,所以对于数字录音一定要预留峰值储备。

2. VU(Volume Unit)表和PPM(Peak Programme Meter)表

VU表

监听标准_第2张图片
VU表

       用的非常广泛的“音量单位表”,是用平均值检波器并按照简谐信号的有效值确定的。所以是一种“准平均值表”。
       VU表的时间特性是指当以稳态是达0VU的千周信号突然加入VU表时,指针达到刻度上99%所需的时间为300±30毫秒,过冲次数不应超过一次,数值不得超过稳态的1.5%,信号消失衰减到1%的所需时间也应该在300±30毫秒之间。

PPM表

监听标准_第3张图片
PPM表

       针对UV表的缺点所提出的表头,又叫“峰值节目表”,采用峰值检测的方法,指针上升快,恢复慢,所以可以检测设备是否过载,便于有效地控制和利用好传输入系统的最大动态。其额定电平(0dB)到满刻度一般留有5dB的余量。刻度为最小4dB一个单位,反应速度为4毫秒,下降速度为1.5秒衰减20个dB。

对比

监听标准_第4张图片
Peak level&RMS level

       明显Peak level更接近与峰值电平而RMS level更接近平均电平。

3. K-system

       数字dBFS表和DAW的出现,让很多人混音的习惯都发生了改变,大家慢慢都养成了习惯,顶着0dBFS进行混音,这样就会使混缩完的声音越来越响。同时也引发了响度战争。


监听标准_第5张图片
K-system

从左到右分别是

  • 适合大动态HIFI,古典原声类音乐的K-20,留出20dBHeadroom
  • 适合流行类音乐的K-14,留出了14dB的Headroom
  • 适合广播的K-12,留出了12dB的Headroom

       上图中还给出了0点的参考监听声场声压85dB校准参数,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0点,这3个标准的0点在监听声场上其实是同一个声压音量。
也就是说:

  1. K-20的0点=-20dBFS
  2. K-14的0点=-14dBFS
  3. K-12的0点=-12dBFS

4. 广播电视中的监听标准

0 dBFS对应模拟信号的+24dBu,因模拟信号采用+4dBu作为0VU,故0vu对应-20dBFS。

你可能感兴趣的:(监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