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懂得了“干一行,爱一行”

1996年高中毕业前填写志愿表的时候,在最后一刻推翻了和家人商量好的安排,第一志愿从上海财经大学改成了上海交通大学,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基本就是根据去年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来选择,而专业名称只是大致看一眼,听起来不错就行。最后选了上海交大电力学院的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毕竟又是信息又是控制的,觉得毕业之后找工作应该不难。 后来,顺利地被这个专业录取。

大学四年,专业课程几乎荒废。对于什么自动控制、电子电路、信号处理等课程,完全没有兴趣,甚至于一些基础学科,比如物理、高数、英语,都没有学好,根本没有了高中不服输、不弄懂不罢休的精神。大学的毕业论文写的是“远程教学”,也不知道为什么老师会安排这么一个课题,答辩的时候,被问到的唯一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是不是挺难的?”真是啼笑皆非。

2000年大学毕业,找工作倒是不怎么费力,可都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行业(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知道自己不喜欢电子行业)。在东芝的半导体公司做CPU的技术支持,因为专业基础太差,有时候很难回答客户提出的问题,大部分的工作是做类似市场推广方面的。在东芝干了2年不到,为了考GRE辞职在家准备了半年的考试。考完之后,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一家的德国的传动皮带公司,做销售工程师,做了一年零一个月,拿到加拿大移民身份就辞职出国了。

2004年出国之后,也是磕磕碰碰。先试着申请蒙特利尔McGill大学的电子系研究生,应该GPA不够,被要求去修几门专业课。在Concordia大学选了2门课,一个天线,一个编程,实在是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完全提不起兴趣,上了2次就把课都drop了。后来又在McGill的继续教育学院读Marketing的证书班(选择这个专业是基于在国内的工作经验)。读了一个学期,发现自己不太适合做marketing,又换成了会计。兜了一大圈(从高中填写志愿开始),这才算是回到了当初的兴趣上。

读了一年半,顺利拿到了证书,可找工作就没那么顺利了。一般公司招会计都需要有本科毕业证,我的证书没什么分量。在朋友的推荐下,去了他们公司做Reconcilation Administrator。工作半年之后,试着再找工作,被中介告知我的会计经验基本没有。无奈之下,降薪来到了一家印度人公司做General Accountant。公司有个老会计说,在这家公司,会计就是打杂的。的确,真是什么都做,给老板送钥匙,接电话,复印,收垃圾。。。干了8个月不到,因为回国结婚,就辞职了。

真正进入会计行业已经是2009年了。一家对冲基金管理公司有个员工辞职,我投的简历被选中了,面试一轮就通过了。在那家公司,我一直干了五年半,真的好喜欢。2012年10月又跟着那家公司从蒙特利尔搬到了多伦多。要不是公司经营不善,处于倒闭边缘,我应该还会继续干下去。2014年7月跳槽到了现在的公司,做Financial Reporting,2015年年中,原来那家公司倒闭了。

从进入大学到现在,21年过去了,而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短短的8年(从2009年进入目前的行业算起)。很多同学在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本专业的行业,现在已经混得很好了。而我,短短的八年,资历、经验、收入落后很多。问题出在哪里呢?

通过学习李笑来的《通向财富自由之路》,我找到了答案。我的问题就是,一直没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没有谁是在事情发展顺利的时候,说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或者行业的。我把整件事情的因果关系弄倒了,干好了一行,自然就会爱上这一行,而不是反过来那样,喜欢这行,就能做好这行。爱上一行最粗暴的方式就是,先把事情做好。

没有做得足够好之前,我没有资格说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一遇到挫折,就觉得自己不适合做,然后就放弃,结果什么都没做成,没做成的事情,没人喜欢,毕竟没什么成就感。一路顺风的行业很少(也许我应该庆幸自己2009年找到了目前的行业),在暂时没有能力胜任那些更好的工作前,我需要在现有的工作中积累经验和实力,这时候最佳的策略就是“干一行,爱一行”。

我一直很佩服那些能接受做自己不喜欢行业而且能做得很好的人,但现在想想,等真正做好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爱上了这个行业,每天的工作就是享受啊。

兴趣爱好广泛的人,生活就很丰富。爱好从哪里来?是天生的吗?应该不是。永远充满好奇,百折不饶,钻研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要一遇到挫折,就认为自己不喜欢,然后找借口放弃。先硬着头皮把事情做下去再说,慢慢地,懂得越多,做事越顺利,自然就越愿意花时间去做,兴趣也就越多了。

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没有更好的牌之前,先打好手里的牌,然后再考虑下一步计划。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路走来,懂得了“干一行,爱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