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和无用——观“流浪大师”沈巍相关报道有感

今天看了几篇评论报道流浪大师沈巍的文章,又一次引发了对生活意义和态度的思考。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腾讯大家的文章《天下虽大,已难容一个拾荒的读书人》 。

有用和无用——观“流浪大师”沈巍相关报道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章指出,沈巍在工作之后,坚持收集废品,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尊重自己的想法,他的勇气比大多数人都多。现在他在自己的爱好里生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

文章在最后说:若说沈巍能带来点感动,他敢这么多年坚持,就算。

我的确也被他的故事打动了,为了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不惜放弃体面的工作、背离家庭,衣衫褴褛。

他以书为命,工资全部拿来买书,对着别人的镜头谈古说今、引经据典,思路清晰且表达明确,有一种大隐隐于市之感。我私认为他可能比很多教授级别的人读的书都多。

有用和无用——观“流浪大师”沈巍相关报道有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的生活就读书和捡废品两件事,简单,从容,自由自在。说实话,不知有多少人在偷偷的羡慕他的生活,却没有勇气放弃自己已有的一切,我们都被物质、虚荣、亲情、欲望等深深羁绊着,逃脱不得。

他拒绝别人的施舍,严肃的说,我是个流浪者,不是一个乞讨者。对着媒体的记者,对着无数的镜头,他反复说不想红,不要捐助,劝围观的人散去,嗓子都哑了,却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涵养和风度。

看到他,让我想起来下面这段话: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人在有闲时,静心遐思,体味诗意人生,才最像一个人。

人们习惯以“有用”和“无用”作为事物取舍的原则和裁量标准。

有用学之,无用弃之。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

然而,人生短短数十年,何为有用?何为无用?

蔡康永说,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有用意味着一种奴役。

无用意味着只为自己而存在,无用才是真正的自由。

因为无用,才能自用。

无用方得从容,洁净如初的心灵及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

一味地追求有用的人生,却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最真实的快乐,这真的值得吗?

很有可能,只有他是清醒的聪明人,而围观的我们,才是一群傻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用和无用——观“流浪大师”沈巍相关报道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