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拾贝—《蚕丝》

#爬爬读书时间# 钱学森传#

这本书让张纯如来写还真是无比适合,第一是她有理工科的学术背景,父母又都是名校的物理和生物教授,她的写作逻辑严密;第二是她在写作之前从未并不了解人物,这也就为这本书增加了非标签化的个人风格;第三则是她的中国文化底色以及美国教育成长环境的模式和钱学森也比较一致。

这本书不枯燥,很好读。虽然书中有罗列超音速、亚音速、风洞等专业名词,但这些却让我感兴趣了一把。同时译者鲁伊也很用心,这本书由于我看过张纯如的传记,所以对她的写作风格有一定的了解,翻译损失较小(但原著的会更精彩和娴熟),而译者也不仅仅是翻译而已,还会对书中的一些数据进行认真复核(还真发现张纯如的一个错误),这种态度值得佩服。

钱学森在书中的形象:埋头苦读,极其勤奋,异乎寻常的自律,还有一贯的威严和傲慢(天才总有脾气)。在没有大型计算机的年代,他全用人脑计算,有时候为了解决一个难题,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后来发现解答并不如人意,他又重新把问题演算了一遍。天才仍然超级努力。老一辈科学家不为名、不为利,专心致志地态度令人敬重。

钱学森给中国的四大贡献:

1.给了中国政府最重要的东西—信心。

2.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启发手下人做出成果。

3.反反复复强调在书里可以找到许多问题的答案。

4.创建机构的能力。

这四件东西足以让他成为国家骄傲。

有人问钱:“你是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呢?”钱说:“我每天清晨起床,尽力把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不管那是什么事。当我把我的脑袋放到枕头上,我觉得我很好地工作了一天,这就行了。我很高兴。”

这段话让提问的人受益匪浅。

图片节选自书,是我认为很有意思或者很有意义的部分。

书海拾贝—《蚕丝》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书海拾贝—《蚕丝》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书海拾贝—《蚕丝》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书海拾贝—《蚕丝》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书海拾贝—《蚕丝》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p.s 钱作为教师是很“恐怕的”,因为太严苛。学生们就给他取了个啾啾小火车的外号来调侃。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海拾贝—《蚕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