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蕉踩坑记No.18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少年,还在大学的时候,他开始玩SSH架构,也开始接触前端的东西,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堆东西,大家都是js,seajs,jquery加个sass就能打天下。后来又出现了bootstrap,amazeui,zepto。再后面又出现了Angular,react,vue等等等等,基本都玩过。

在高新兴实习了半年,跟文辉大大混了一段时间,学了很对技术上的东西。又跟海辉大大干了一段时间产品规划的事情,终于是把研发管理系统落地了一大部分东西。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开始玩Axure,开始用产品的思维去思考一个系统,也开始考虑系统交互的事情。

为用户考虑,听用户说话真的很开心。听到用户由衷说这个产品真好解决了我们的痛点。

然后校招开始了,投了腾讯的用户交互研究院,阿里的前端开发工程师,百度的开发工程师,无一例外都落选了,踩了这个坑,就知道投简历要有针对性地投,要把简历写得跟这个职位比较匹配,同时功底要够强,不然也没卵用。

后来又去了一家公司,专门做银行前置系统开发的,第一次见到能用java直接写web界面的这种公司!第一次见到能将前端分成九层架构的!还能写eclipse IDE插件加快开发进展!简直不能再66666!但后来呢,能明显感受到公司的氛围普普通通,没有大屏显示器,大家都是中规中矩到点下班,也没体验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心思也不在这,也就离开了。

你不出去看看,你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大,而自己有多无知。

也好像就是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认识了南邮的徐子豪大大,过程好像比较复杂也比较崎岖,但就是认识了这个大大。他说:我有一个三亿的项目,你有没有兴趣??

友答网是我们第一个的产品,基本都是奚大大一个人搞定的,我们也就是修修补补这样。运营了蛮久,但也不温不火,但也还好,南邮的小伙伴们还是有一个类似毕业后的归属的存在。

后来大家准备重构,用django框架重新开发友答2.0,我负责整个前端这里,大概做了半年以上吧,大家开始有了各自需要去追逐的事情,也逐渐开始暴露了我们的不成熟。项目到这里就开始搁置了。还是以维护1.0为主。

出现的问题就是团队沟通频度不太够,以及大家太想一次性把最好的东西交出来。这是我们存在的问题,战线拉太长。

这是踩的一个比较大的坑,也是一次比较大的成长。但是没关系,我们都各自在成长,总有一天会集合起来继续干一番事业。

但是嘛,毕竟开始毕业了,要吃饭。投的超大公司基本连我的简历看都不看,小公司又以J2EE居多。好吧找不到前端方向的工作,木有成型的项目,自己的经历也更多得是玩J2EE这一套,那咋办呢??

找工作的时候人称offer收割机,确实拿了一大堆的offer,什么公司的都有,金蝶啊太平洋啊什么的都有。但是见了他们的工作状态,确实对我没什么吸引力。还是想进互联网公司去闯荡,最后选择了56网。后面因为各种原因就没去,其他机会也都拒绝了,这是2015年2月,距离毕业还有4个月,跑了半年的招聘,身心俱疲。

这时候平安科技开始春招,没什么悬念,就面试通过了。感谢田大大当年放我一马,没错当年是田大大面的我。

从此走上了大后端开发的不归路。但好像自从接受了这个设定,其实还蛮爽的。

然后发现,离毕业还有好几个月,没有零花钱啊,咋办吖??就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做Android,一个APP,从0到有,UI设计,功能实现,交互设计。当时老板问我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是你来用,你觉得这样好用吗??大家都非常厉害,老板是一个懂C++,java,C,硬件(当时我们是一家专注于蓝牙硬件的公司)的人才,而且这样的人公司里有三个,这才是一个创业团队应该有的状态!我非常看好这个团队,真心很佩服。当时我们也实现了现在几乎所有APP的标配,微信般的底部分栏,小红点消息通知,常驻通知栏状态显示。但是既然答应要去平安,毕业了也就只好跟老板说一声sorry。

一切东西都必须提前准备好,至少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好看点,别人不认识你不知道你能力的时候,又怎么给你机会呢?别投简历了,练好自己的内功,内推吧。柚子星播客可以关注一下。

毕业之后就来到了平安。平安科技。一家从来也没听过以为是一家类似国企的公司。

踩坑就是,很容易,就脑补地给平安贴上了一个标签,国企氛围。

没想到,这里居居居居然,有这么一大群靠谱的逗逼。认识了松哥铁钢志国田丰欧阳三石家乐伟平茂华碧威小蒽波波小爽苏杰俊伟专家,真心逗逼,但是都靠谱得无可替代,虽然现在大家都各奔东西,但是依然是我迷茫时候的航海图。我很感激。

团队的高素质,跟你的高素质,有这某种正相关,无论是学业还是工作还是业务。

跟了铁钢做了一段时间交易核算,咋说呢自己做的东西其实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也没什么成果。但是经过这段时间,铁钢为人上让我敬佩,三石技术上让我敬佩。

10月份就跑去跟志国田丰欧阳做IPOS贷,一款基于pos机流水的贷款产品。这也是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接触的项目,工作队列,贷款流程,风控规则,远程面谈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全新的东西,All new brand。后来又带着外包同事们一起开发了一些功能,处理一些生产问题,仔细挖掘着隐藏在代码中的业务逻辑,好像到了有一天,脑子中的那扇门突然打开了,所有的业务逻辑都闪现在面前,所有的生产问题好像都有了它们自己的位置。

踩的这个坑,多读源码,多干点跟项目相关的东西,别总说这没用那没用,万一呢?

12月份开始做O2O贷,一个全新的新核心系统,一套全新的系统集群,rm不再一次性承接这么多的业务数据。定制前端规范,前端自动化渲染,培训前端面向对象思路,重跑机制重构,后端模块划分。也就是这个时候,整个rm几乎充斥着我的代码,特别是注释(ノへ ̄、)。好了现在四处可见我的代码。

2016年3月份底开始,好像人就在那一瞬间就成长起来了,得知要接起整个rm系统了。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么大一个系统一个人就敢把它接起来,完全没考虑过要是干不来咋办。管他呢干了再说,后面可不还有领导帮我撑腰呢吗?也是非常感谢松哥和欧阳对我的信任,得多大胆才能把系统交给我。

踩坑了后才知道,要随时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没什么不行的。

O2O贷上线了,问题接踵而至,需求也像雪花一样飘来。

通话唯一标识不唯一的问题,生产发生概率不高,但是在O2O每天这样的量级上,概率不高但是频度很高,跨了四五个系统,几个月才搞定。

踩的这个坑,知道了解决一个bug最难解决的的是人,各系统中的人,沟通很重要。

但是一一接过来了,回头看挺不容易,但其实也没什么。

经过很多领导很多同事的一番努力,终于终于在十月份微表情上线了。但单这一个应用一天能产生2700万,后续还要做分析,Oracle明显撑不住,这已经在考虑范围内。咋办呢?也就有了现在的所谓的大数据。

踩坑发现,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总有很多方式去解决业务问题。

原来我们觉得数据这么大存储问题很难很难的问题,一会就搞定了。恰恰好楠姐耀哥那边也有大数据方面的需求,也就开始做着了,坚信没什么东西是不能解决的,也就有了后面的各种各样的反欺诈的尝试。同样量级的数据量,同样的算法,从30分钟到5分钟到5秒,我们花了半年,让我再次相信我们没什么东西是我们克服不了的。有工具,找到它,没工具,创造一个。

大数据踩坑要点:

别想用Spark做秒级计算。

跑GraphX集群一定要高配置。

不要让线程阻碍你的流式计算。

Hive保存数据会锁表。

不要一次性就想上最好的,不然可能什么都没得上。

总想在算法上精益求精,然后被另外的思路降维打击。

架构不是设计出来的,是进化出来的。

你的团队就是最好的团队,如果不是,把他们变成是。

后面跟越来越多业界的朋友交流,才知道原来我们做的这些东西很多其他公司或机构都在做类似的事情,解决方案也接踵而至。交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能把你的想法分享出去,也能获得到很多很多大神的帮助,这些开拓你眼界的朋友,都是一生的财富。

自己去看很多很多的paper,很多很多的书,很多很多的算法,好像在英语上逐渐开始不成为阻碍项了,很多东西是不是。

接下来,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去做,很多很多的难题需要我们去攻克。

这几天来上海旁听大Boss们的会议,还是惊叹大大们有这样的魄力,怎么说呢,开始打从心底很信任他们。敲开心,元气满满。

IT和业务现在已经是一家,但很多很多人都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思路,但我相信慢慢地慢慢地会磨合更加紧密。多从业务的角度去思考这个事情,在处理好手头事情的基础上,多做准备,越多越好。

遇到问题,不要找借口,去找方法。沉心,耐心,细心。共勉。

赏个糖吃呗~~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蕉踩坑记No.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