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孤独做朋友

        作为独立的个体,人,都有感到孤独的时候。

        那种无法融入到某个环境或者群体的时候,那种没有人陪伴和分享的时候,亦或单单是因为想静静的时候,孤独总显得格外强烈,而且这种感觉总会让人无法躲避,无法改变,逃无可逃。

    《晓说》最后一期,高晓松老师这样诠释孤独,小时候的孤独是天然的,人生下来躺在床上哭泣就是孤独,孤独不单是物理的,还有心灵上的……,到了50岁的时候很幸运的,不管外面的世界是金字塔的,还是扁平的,自己内心能够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很多层次的丰富的一个世界,那个时候就不怕任何孤独,因为自己的世界已经建构完整了,内心已经足够丰盈。

      中年人的孤独,更是如此。

      中年人,尤其是像我这样已婚已育的中年老母,做人已有一套准则,做事也部分达到小目标(虽然跟挣它1个亿的小目标毫无关系),但是仍免不了工作上、家庭生活上的种种不尽人意。

        孩子年龄尚小无法理解,老人虽然有一定阅历但是连时代都变了,我们紧跟时代都倍感吃力,何况老人呢。还有丈夫,虽然没人强迫逼婚,也是端着多年修炼的“公主梦”去精挑细选找来的,大部分情况下还算配合得当,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始终是无法与他分享的,也许并不见得处理起来有多难,更多的时候是自我心灵上感到孤单、寂寥。

        在我们内心尚不足够充盈的当下,为了更好抵抗岁月的侵蚀和蹂躏,千方百计去治愈的就是孤独和寂寞。

        人到中年,越发需要沉迷一些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把自己从不可控的情绪中拯救出来,恋物远比恋人更简单,因为物可以掌控,人却各揣目的、各怀心思。

        从前,也热衷于喧闹、吃喝玩乐,一群人乌央乌央地狂欢,夜深人去,各自面对的仍然是热闹过后的无尽空虚。年纪渐长,阅历也积攒了一些,精力有限,筛选掉费神费力的事情,把阅读和自嗨式码字作为跟孤独握手言和的支点,渐渐地也就不觉得时间难熬,反而对纷繁世事有了更多通透的认识。

        我朋友圈里总有几个活跃的人,无论是风风火火做事,还是有条有理治家,晒出来的是热闹、多姿多彩的生活,作为朋友,我深知,他们跟我一样,也在尽力与孤独、平淡和解。所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热衷于雪山、大海、手工艺、摄影、烘焙以及探寻除工作以外的赚钱方式,所有的迷恋,都是为了对抗孤独,寻找认同,丰盈内心。

        在慢下来的时光里,时间总有一种“静谧”的美,把孤独变成朋友,不惧它来,不畏它去,好好珍惜,才能更好地构筑丰盈的内心世界。

        松浦弥太郎《100个基本》里如是说:

              孤独是生而为人的条件。

              孤独,正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会这么想的人,也许才算是真正的成人。

              ……

        嗯,我们都是成年人,淌过浸满孤独的岁月长河,才能坦然拥有丰盈、睿智的老年精神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孤独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