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为什么做起来这么难?

“妈,你怎么又给孩子吃这个饼干,老是这么惯着他!”

“爸,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老是记不住呢。”

这些话是不是特别熟悉?我们对同事和朋友并不会采取这种说话方式,却会对亲人如此强硬冰冷。有时越是亲密的人,说话时越不那么顾忌对方的感受。

前几年,有一个短片特别火,片名叫《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很多人看完都潸然泪下,决心痛改前非,今后都要跟家人好好说话。

我和我的妈妈之间有时会爆发比较激烈的冲突,我们非常爱彼此,但又经常用语言伤害对方。当时看过这个短片,我决心以后都要跟妈妈好好说话,但是下决心不出几天,就又会爆发激烈的冲突。

为什么我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脾气呢?为什么平时一向温和的我,在对待自己的家人时,就经常口不择言呢?

之前,我觉得是自己意志力太差,情绪和语言缺乏阀门。于是决心以后在伤人的话语说出口之前,冷静一下,把这些话憋回去。

但是试验了一段时间,发现并非如此。比如前几天,我内心有不爽,但强忍着不表达,最终造成整个家里的气氛非常压抑,虽然没有吵起来,但妈妈依然能感受到我的情绪,所以根源问题仍没有解决,只是从“吵架”变成了“冷战”。

所幸最近在听动机老师的发展心理学,我才慢慢意识到解决家庭冲突的方法——压住情绪不爆发是下策,内心平和才是终极解决办法。

不是“内心不爽,但学会用好的方式说话”;而是学会“化解内心的不爽”,自然而然就会用好的方式说话。

动机老师在课程里讲了一个故事:

他的一位心理咨询的听众在现场向他提问说:“我有一个朋友可能是得了抑郁症,我劝了他很久也不去看心理咨询,我该怎么劝他呢?”

动机老师说:“你已经做了你能做到的事了,不去看医生是他的选择,你只能尊重他的选择。”

听众说:“可是作为朋友,我看他这样很内疚啊。如果你面对这种情况,不会内疚吗?”

动机老师说:“会啊。可是我知道,内疚是我自己的情绪,我需要自己处理好它。”

“内疚”这种情绪,包含着两种情况:一是同情,二是觉得自己很重要,甚至能够影响朋友的决定,能够为他的人生负起某种责任。

我认真地思考了我和妈妈爆发冲突的关键点在哪里。总结起来,冲突的起源常常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几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并不足以爆发激烈的冲突。

而我看到妈妈因为这么点的小事而生气,就会因为她的思考方式而生气——我冲她发脾气“你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想?这样想对你有什么好处?”

妈妈是一个心思细腻、敏感、容易被他人影响和伤害的人;我想让妈妈成为一个更豁达、洒脱、不拘小节的人。我觉得,妈妈平时的消极情绪根源就在于她面对问题的思考方式,我想改变她的思考方式,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切断烦恼的根源。

我觉得妈妈因为小事而生气特别伤身体,我很心疼,所以想改变她。因为改变不了,就很内疚,而这种“我无法改变你”的内疚遇到争吵就被放大,反而变成了“你为什么不改变”的责怪。

我之前没有深入地想过,思考方式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我那么想让她改变,虽然是抱着“对她好”的目的,但是采取的方式过于强硬,反而变成了一种伤害。

虽然她是我的妈妈,但我们仍是独立的个体,彼此还是有边界。但因为是亲人,所以我忘记了彼此的边界。她对事情的应对方式是我不能也不该控制的,我自己能控制的只有对待她的方式。

所以,如果再出现冲突的情况,我需要告诉自己,不要去想着去控制她的应对方式,而是就事论事的把事情说清楚,可能几句话就结束了一个很小的冲突。

因为有爱,所以不要去伤害她。

因为不想伤害她,所以接纳她所有的不完美,而不是去强迫她改变自己的不完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为什么做起来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