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型思维 vs. 输出型思维:你该选哪一型?

输入很重要,但输出更显关键

最近在规划即将开设的自品牌新课程,于是又开始大量搜集参考资料。但当我回过神来,兀自看着荧幕上密密麻麻的资料时,不免哑然失笑,也因此回想起许多的往事。

还记得过去任职于杂志社的时候,秉持着“代客读书”的最高指导原则,每当要企画崭新的封面故事或专题时,总会打开电脑开始搜集一大堆资料,或是上图书馆去借阅很多的书籍来参考。

说到底,这其实就是一种“输入”的行为。

经过多年来浸淫于网络和媒体产业的洗礼,对于搜集资料一事,我并不视为苦差事,甚至还有几分的自信,也曾多次对外分享过自己的数字工作术。

当然,努力搜集资料和做功课,并没有什么不好,甚至是值得称许的事。但我后来才意会到如果太过沉迷于细节,不但容易迷失在数字资料的丛林中,更可能会因此影响了专案的发展,甚至降低了整体的工作绩效。

输入诚然是一种基本功,但光输入而不输出,也是枉然。

一如日本的潜能教练生田知久在《庸才猛抄笔记,人才勤写心得:24小时内脱胎换骨的6种力量》一书中所提及,“其实信息贵在活用,遵循『输入两成、输出八成』的法则,勤写心得才是王道!”

无论设定了什么目标,都要问自己“现在能做什么?”更要付诸行动,尽力做到好。

现在,我已经从输入模式切换到输出模式,凡事先行动再说。即便遇到很大的难题,也要拆解成数个小任务,一如软件银行创办人孙正义教我们的,要把没人相信的目标变为成功的事业,做任何事绝不轻视微小的成功。

能够兼顾输入和输出,自然是最好的,而多输出也比“只输入不输出”来得好,最近刚好有一个例子可以佐证。

我以前总纠结于自己的英文基础很差,每每担心写出来的英文句子有文法的瑕疵,或是听不懂老外在说什么?但最近我突破了这个迷思,开始逼着自己听、讲、写、读样样来,甚至也和在脸书(Facebook)上认识的外国朋友直接用英文沟通。

虽然,我还是担心自己的破英文,也常常卡关,但听到外国友人说她能理解我的英文,便有几分小小的欣喜。学习语言自然是一条漫漫长路,但现在懂得了行动的重要性,总之就是不要畏惧,多听、多讲、多写与多看就对了!

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最近我参加由“一哥”彭小六老师与联合举办的“梦想早读会”,每天早上六点半和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小伙伴们一起晨读。我们不只是单向的倾听小六老师导读好书,大家也在名为“彭小六在的朋友们-黄金VIP”的微信群里进行讨论与交流。

一如小六老师所言,“阅读应该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早起也是,早起+阅读,给你带来一天的新能量。”

好比擅长图文整理的首席内容速记官-麦子-245,每天会帮大家把导读内容转制成适合存取和阅读的长图,而熟稔手绘的毛豆豆豆豆豆豆 371与莫言言393等同学,也会通过思维导图(心智图)帮大家提纲挈领。想想,这不就是很好的输出么?

输入型思维 vs. 输出型思维:你该选哪一型?_第1张图片
想要尽快进入状况,就必須输出

奇异公司的执行长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曾经说过:“在变化剧烈的现今世界,影响成功的并非『知道什么』,而是『能够多快进入状况』。”

亲爱的朋友,你的行为模式比较倾向输入型,还是输出型呢?不管是哪一型,我都想告诉你──只有知道还不行,我们还得拿出实际的行动。

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尽快进入状况吧!

★ 特色图片来源:unsplash.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输入型思维 vs. 输出型思维:你该选哪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