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

和一位老朋友谈完临别前,他特意交代了我一句:这件事就不要在心软了。

我当做“家长似”的关照,随口“嗯”了一句后就上楼了,那时我认为,即便他不交代这一句我也不会再心软。

开会时就在我动了“再留一留”的感性念头时,脑海里突然蹦出了朋友临别前的那句话,于是我改口为“明天再看看吧”。

我第一次有一种“原来用心听别人的意见”,哪怕是一句再为普通不过的,原来是会有意外的收获。

今晚我乘坐邻居的车回家,他公司的业务方向和我类似。虽然我们认识挺长时间,但深入聊也就近期的三次,每次聊完总有一种收获非常大的启发,对我公司的业务都能起到指导性作用。

虽然他并没有针对我公司的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但可以从他所说的内容里归纳提炼出用于指导自己的方法。

尤其是6月14日的那次沟通后,我立马定出“45天死亡计划”,对我自己以及公司的业务做了一次彻底的思考和梳理。

后来我在反思这件事,为什么有些沟通如此有效?其实每个人和你讲的东西都会有指导性启发,只是你有没有用心真正的听进去。

而我恰恰就是一个扮演了20多年的一个不太擅长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我想想这一路上犯过的一些重大错误,都有“不问人”在参与其中。

但凡遇到某些事,我问下不同的人,听听他们的看法,按照我的归纳总结能力,就能很快找到一条破解的方式而不会任由问题发展下去。

而这种所谓的“独立思考”,正是把自己推向众多错误的根源之一。所谓的独立思考不是闭门思考,而是在听取不同意见后得出自己的判断。

而往往就是缺了“广纳意见”这一步,任由自己的情绪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当然,并不是“广纳建议”就能避免犯错,这不是必要条件。

不擅长的地方不要逞强做。

这是一句特别简单的话,但却是一句特别难做到的话。

我是一个特别不适合做敲定具体细节的人。

比如和别人谈合作,如若是我个人独立完成,这个合作谈下来基本都会有问题,因为我在一些细节的确定方面不够仔细,容易一时豪气而答应很多东西。

往往一时的豪气正是导致合作失败的根源。

而把这件事交给我的拍档村长,稍微给些大方向上的建议,他就能斟酌完善的非常出色。

所以,我现在在做一些决定时,特别是涉及到众多细节上的合作,都会先交给他去处理,通过这样的搭配来弥补我在决策上的不足。

而我前面提到的这位老朋友,虽然他在为人处世方面特别的周到,我们每次见面都会给我很多这方面的指点。

所以涉及到这方面以及商务方面,先寻求他的意见再来做决定,往往能更周全一些。

当然,还有更多的方方面面需要去请教不同的人,得到他们的意见。

因此,你才会真正发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话,原来是可以这样去落地的。

所以,我对擅长和不擅长的理解,不会再简单定义为擅长什么事情而不擅长什么事情,而更准确的应该是性格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去进行发挥和避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些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