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交易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碰到本来开盘前显示涨停的股票,开盘时瞬间破板,甚至还会低开,这是怎么回事?另外,下单后如果是小资金买入某只股票,成交后交易软件就会显示浮亏几个点,这难道是软件bug?真实交易情况下总会状况百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门门道道。
【交易规则】
首先要介绍一下【买单】和【卖单】的概念,在股票的右侧可以看到买一卖一这样的标识,分别代表了买单和卖单,意思就是市场愿意以某某价格成交xx手,以下边这个图为例:
在这一时刻,吉林高速这只股票,卖一有【1997手】愿意以【3.72元】的价格卖出,买一有【1011手】愿意以【3.71元】买入,其他买二到买五、卖二到卖五是同样的意思,根据价格向上下排序。每天开市之前,股票都会进入【集合竞价】阶段,以确定当天的开盘成交和【开盘价】。之所以叫集合竞价,是因为前一晚券商已经积攒了大量的买卖单,需要在开市的9:30之前统一处理。此时的处理原则是【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如果是买方,出价高又下单早,则优先成交;反之卖方出价低并且下单早,同样优先成交。其次会考虑其他因素,撮合买卖双方昨晚挂的买卖单成交。这里有个必须要注意的点,就是在【部分集合竞价时段】,买卖单是可以撤回的。
【9:15 - 9:25】这段时间可以下单撤单,此时如果看到涨停,不一定开盘就会涨停,也可能是故意引诱其他投资者上钩。例如上个月在炒的朝鲜概念股,刚开始炒作的开盘前,9:15时有四个涨停:
但是到了【9:25-9:30】的时候,交易所就【不允许撤单】了,很多涨停单会在【9:25】之前撤掉,比如上述这些概念股,到了9:25之后就纷纷变了模样:
一般来说9:25之后,就能确定当天的开盘价(也就是上图里的价格)。有些新闻推送会在9:30开盘前报道今日指数的开盘涨跌,看起来似乎很神奇,利用的就是这个道理。
成分股的开盘价定了,指数自然就能算出来了
9:30之后股票进入【连续竞价】环节,就是第一张图(买卖一至五档)的情况了,一直到下午3点闭市。
【深市】比较特殊的是,在每天下午收盘前【14:57-15:00】还会进入一次【集合竞价】,如果在这个时候看深市股票(0或3开头),会发现他们在14:57分之后价格不动,成交极少。比如深市的大蓝筹格力电器:
图内右下角红框内成交极少。此时的成交规则和上午开盘前一样,最终确定所有深市股票的【收盘价】。如果一定要在收盘前买卖,买入价最好比软件显示的价格高一点,卖出价低一点,能够提高交易成功的几率。
我们再来看第一张图:
这是【连续竞价】期间常见的买卖五档,未成交的单子可以【随时撤掉】。有时候会有大量卖单在上边压着,但价格上涨逼近这一价格后,他们又不见了,这里利用的就是市场【公开】行情影响散户心理的技巧,当股价真的涨上来,卖方又把单子撤掉了。
盘后我们看到的【龙虎榜】也是一样,是当日最活跃的股票成交信息。有人识别出这是哪路游资,有人看到这个席位是谁的马甲,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也知道这一公开信息,如果显露了马脚,也是“有意”的马脚。
【探秘成交】
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买卖行情的一些“骗局”,接下来我们讲讲下单之后的【成交】。首先买卖的时候,我们常用方式的有两种:【市价委托】和【挂单委托】前者就是以现在的买一卖一作为成交价,后者是挂一个买单或卖单等着别人来和自己成交。这里注意,挂买单的时候不要把价格挂在大于等于卖一的范围内,否则就直接成交了。卖单也是同样的道理。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区,还是拿吉林高速这张图做例子:
如果此时挂了一个【3.75的买单】,其他条件不变,实际成交价格其实是【卖一价格3.72】,而不是3.75。这就是竞价规则标准【价格优先】的含义,不会让买卖单“插队”成交,要严格按照价格大小来排队成交。另外还有把股票“卖给【买一到买五】,剩余股票撤销不交易”这样“豪迈”又高级买卖方式,对于散户的资金量来说用处不大,这里不做过多解释,大家可以打开券商交易软件(电脑版更佳)逐一研究对比。在下单之后,怎么能确定自己的单子成交了呢?这里交易软件一般叫做【委托查询】,或者【当日委托】,可以点进去看是否成交。像同花顺等做的比较贴心的软件,会在成交之后弹出提示框和手机通知,就不用再点一步了。
想查看一只股票每日所有的成交记录,系统会记录在每天的【成交明细】里,如下图:
这里的时间(分钟)、价格、现手就是成交的重要信息,至于笔数和绿的小箭头,对于长线投资来说不重要,就不展开这一概念了。成交明细有一个好玩的用处,用来【揭露假股神】。常常可以看到“股神”们贴着自己的交割单,说打了哪个板吃了多少肉,但有细心的读者查阅当时的成交明细,发现只有零星几手,数字根本对不上“股神”的截图。后来发现淘宝卖交割单生成器,可以随意P出交割单截图。这也是市场信息公开的一大好处吧~
每只股票的行情中还有【大单】【主力】这样的概念,每个软件定义不同,我们贴一张同花顺的解释:
其实就是用手数或金额来区分单子的大小
这一信息也是公开的,和之前介绍的卖方抛压、龙虎榜一样,大资金如果有动作,是不愿意让市场看出来,所以这些【大单】【主力】概念,对于交易的帮助都是无稽之谈。如果说有,那肯定要比直观的判断要更深一层。
【拆解税费】
下单之后,股票就放在了我们的【持仓明细】中,但有时股价没有变动,买了就有浮亏。这是因为交易软件自动帮我们计算了交易税费,将这一部分成本自动扣除的原因。
买卖股票主要就是三个费用:
1.【印花税】,卖出股票时收取,为成交金额的0.1%;
2.【过户费】,买卖时收取,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佣金】,买卖时都会收取,【最低五元】。根据开户券商的不同,主流费用为【万三】,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3,但最低也不会低过【万二】(极难见到),因为其中已经包含了券商需要上交给交易所的费用。可能有人会听到更低的佣金,大部分是面向交易量很大的账户做出的优惠,或者就是在赔钱赚吆喝,吸引更多开户的人。
【印花税】曾经作为刺激和平抑股市波动的手段,非常有效。从双边(买卖双方)收取到单边(卖出)收取,从0.6%降到现在的0.1%,高税费自然让交易冷却。但如今已基本稳定下来,未来也很难有上调的可能性,毕竟国家着重鼓励“资本市场发展”,希望更多的老百姓直接或间接参与股市投资。这些费用看着虽然低,如果成交金额都是几千块的小资金,买卖起来非常受伤;即使是大资金如果频繁进出,税费成本也非常可观。交易所收取这些税费的目的,自然是希望大家长线持股,少做短差买卖。
【知识延伸:历史故事】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点,A股多只权重股瞬间出现巨额买单,上证指数一分钟内暴涨5.6%,此事称“光大乌龙指事件”。后证实光大证券自营账户系统缺陷,瞬间生成重复【买单】。但从最底层的交易员层面,到光大证券自身,再到上海交易所,风控系统无一触发。事后光大证券多名高管辞职或受审,事件争议巨大。
【知识延伸:中外对比】
有过港股或美股投资经验的可能知道,国外股市的【实时行情】都是收费的,这一点中国股市绝对有巨大的优越性。代价是,中国股市的挂单有效期只有当天,晚上就自动撤销了,想挂明天的单子还得等券商处理完当日交易才可以;但国外股市可以挂很久,投资者不用每天专门为了挂单登陆交易软件。在这一方面,国外股市从技术层面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而不是关注短期波动牟取价差。对于A股【中长期投资者】,有免费实时行情更好,但例如Level2这样可以看十档买卖行情的,就没有必要了,确定好自己的买卖价格,严格交易纪律,其他就等交易上门即可。
【知识点总结】
1.买卖行情的规则
2.每一笔买卖的税费成本,频繁买卖成本巨大
3.市场公开的行情信息对投资者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