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家马羿良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1张图片

【马羿良个人简历】

       马羿良(原名马义亮),甘肃天水人,号北草堂主,国家一级美术师,人民艺术创作院创作员,中国海关总署特聘国画教授,经济日报文化艺术专刊签约画家,同济大学附属于吴江存志外国语学校客座教授,京华艺术网签约画家,西部名家书画网顾问,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市美协会员,石齐艺术研究会会员。

       拜访并求教于画梅圣手于希宁先生,装帧大师冯增木先生,文化学者霍松林先生。又求教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著名画家石齐先生,章草大家刘艺先生以及霍春阳先生、王阔海先生、邱振中先生、王庸先生等先生,从思想到言行,从理论体系到具体实践运用,结合古人遗墨与画论,并形成与自已的人生感悟随机而生,因缘而变的创作意识,以文化积淀为核心,生活为源泉,实现把人生阅历与艺术创作相互融合的主题!其作品以海派吴昌硕花鸟画为蓝本,研习朱耷、徐渭、石涛等大师作品,以及近现代大家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陈子庄等画论心得,不盲目迷古,也不尊古而排今。重传统而立求创新,把传统文化作为书画之本源。而逐渐形成有个人特色的率性中求笔墨意趣,立求以有法于无法为宗的性灵,文化与思想相结合的立体艺术。并把书画艺术提升到道的高度,摆脱单纯技法训练与脱离文化积淀本质的现象,把古典文化精髓《四书·五经·六艺》、《道德经》以及佛教经义与书画艺术互相参悟渗透,追求正本清源,源远流长的艺术精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2张图片
马羿良发表在《人民艺术》杂志上的评论文章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3张图片
马羿良书画作品集与专刊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4张图片
马羿良书画作品集与专刊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中文名:马义亮

书画笔名:马羿良,号北草堂主

籍贯:甘肃-天水

现居:北京-苏州

工作单位:北京人民艺术创 作院《人民日报》社主管

                  苏州:同济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职业:从事书画艺术创作

            及艺术评论


【作品欣赏】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5张图片
《马羿良花鸟作品》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6张图片
《 马羿良花鸟作品 》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7张图片
《 马羿良花鸟作品 》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8张图片
《 马羿良花鸟作品 》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9张图片
《 马羿良花鸟作品 》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10张图片
《 马羿良花鸟作品 》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11张图片
《 马羿良花鸟作品 》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12张图片
《 马羿良花鸟作品 》
《 马羿良花鸟作品 》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13张图片
《 马羿良花鸟作品 》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14张图片
《 马羿良花鸟作品 》
花鸟画家马羿良_第15张图片
《 马羿良花鸟作品 》


【艺术评论】


          振衣千秋事 抒怀大江流

          —— 马羿良书画艺术蠡测

                文/刘彬

       我欣赏过一幅纯水墨山水画作品,画面高古而简洁,如一首诗词一偈禅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的朦胧,但又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这位依杖独立,凝神远眺的古代先贤高士不就是东坡居士吗?我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沉思中,思绪被画面带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是宋代才情天赋纵横并现的大文学家苏东坡公的人生写照。东坡居士面目清癯,行走于寒风冷雨之中,策杖或立或行,潇洒闲适,如天际之孤鸿,杳杳远去,影随天逝……当我的神思从远古返回当下,走出画面时,才想到这幅画的作者马羿良先生!

        纵观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流派纷呈,争奇斗艳。无论是新文人画派、学院派、还是实验水墨新派,很多艺术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造化”和“心源”之间苦苦寻觅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作为具有深厚历史传承和独特审美理念的传统文人画,在与西方艺术思潮“物竟天择”的交融碰撞中,愈发显示出自已的强大生命力。当代著名书画家,痴迷于文学创作的马羿良先生,潜心绘事几十余年,坚守传统文人画的阵地,在世事纷披、国学衰微的当下,其情志尤为难能可贵。

       马羿良先生的国画,主要以石涛,徐青藤,吴昌硕为蓝本,并借鉴和吸收潘天寿、齐白石、黄宾虹,陈子庄等人的表现手法,镕古铸今,追求质朴豪放而又蕴藉简约的诗意境界。中国文人画历来非常重视对“性”的表达,所谓“气韵生动”,乃发之于笔墨,而笔墨之雅俗,皆托之于性灵。丰厚的学养、独特的人生阅历,成就了艺术家苍茫郁勃的艺术面貌与创作渊源。马羿良先生在古典文学诗词勤恳有加,对《文心雕龙》《诗品》《人间词话》深加探索,通过笔墨分析与画理论证的同时,结合自身的人生阅历,把人生感悟与感动借助笔意融入画中,在不断地否定自我中开创了一个个新的高度。

      师古人亦师造化,马羿良先生更多的是对其人文精神和笔墨语言的吸收借鉴上。他在大量临古的基础上,对景写生,积累了无数素材。观其近期所绘花鸟,笔墨淋漓,雄浑苍厚,气度非凡,既有远古笔墨的神韵,又有浓郁鲜活的生活气息。《一夜东风点将春》构图奇险,主杆从左下向右上斜出,再回势环绕,点厾互用,老笔横披;双勾玉兰,设色清丽,古意盎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山水画根植宋元,参以宾虹老人墨法,皴擦点染,放笔挥洒,隐约间透出石溪八大的韵味,亦足可观。师古而不泥古,在简笔语体画风中融入新的表现元素,借鉴并吸收诸家之长,取精用宏,马羿良先生在苦苦探求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俗,自然丘壑内营,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董其昌语)。缶翁亦云:“山水饶精神,画岂在貌似,读书最上乘,养气亦有似”。马羿良先生深信这一点,正如他所言,他把大量精力都用于读书、习字、品画上,以文养书,以书作画,注重人格修养和艺术修为的双重完善。

       关于笔墨问题,他认为:无论是黄宾虹对笔墨问题的精神提升,还是吴昌硕的“以篆籀之法作画”,都是对画家本体价值的认可,是对笔墨的彻底解放,是对传统国学“中和唯美”观念的有力诠释。为此,他深入研习《石涛画语录》,《黃宾虹山水画稿》,《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等,对宋元以来的笔墨传承以及画家个案都有着独到的见解。马羿良先生画论中有言“从古代先贤笔墨中探索其精神世界,追求性灵与文化、与思想的融合,使自己笔下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有脉搏,都有感动”,“不盲目排古,也不尊古而排今”如是说,他也在恪勤朝夕地践行着自己的艺术宣言。

       书画同源而异流。书法,是涵养性灵,提升绘画审美价值的关键。“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以书入画”,成为中国书画得以传承的精神命脉。马羿良先生从石涛,吴昌硕、黄宾虹、陈子庄等大家身上找到了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在书法上的成就,直接影响着其绘画的高度。基于此,马羿良先生在书法方面也是倾心尽力。他以颜书立其骨,汉隶取其气,对魏晋书法情有独衷,朝临暮写,博涉约取,逐步形成了自己率意潇散、儒雅淳厚的艺术风貌。观其画面上的落款,信笔拈来,一派天机。

       书法上的造诣,无疑给他的绘画增广添彩的又一亮点。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没有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洞察,艺术创作终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水墨生涯安身立命,对人生、对艺术、乃至对生命的本真有着深刻的体察。他常说:“艺术即是人生,艺术创作是以‘道’为途径,以‘仁德’为根本的学问”。有如此见解的人,艺术品位自然不俗!而今马羿良先生旅居京华,声名鹊起,其于书画方面的造诣,终于被世人所瞩目,所认可。这一切来的是这么不易,又是这么必然!吟志莳情,风骨存焉!

       (选自2016.11.01《中华英才》第21期上首次刊登此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鸟画家马羿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