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建议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与建议_第1张图片

当前,数字经济深刻融入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不仅能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还能牵引产业结构重塑和生态转型升级,整体促进社会的转型发展。数字化转型既是战略、技术、文化和人才问题,也是领导力问题。从顶层设计上,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转型,一定要站在信息时代前沿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趋势看,而不仅仅是某个产业或企业的转型,不能偏离以人为本的核心,只有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得了财富和幸福,我们才可以说转型是成功的。

1 数字化转型五大特征

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质上就是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数据化、数据产业化,都是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重要推动力,实现我国经济体系的组织变革、技术变革、效率变革。

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其基本特征有以下几条。这里最为核心的一条,就是把数据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这是第一个显著特征。

第二个显著特征就是产业的跨界融合,产业融合是数字化转型的引擎。比如做农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免不了是需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就是跨界融合来相互支撑的,因为数字经济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样一种网络结构。

第三个特征就是平台生态化。企业转型最为核心的就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变化,也就是企业的组织逐渐扁平化、平台化,我们看到淘宝、京东、滴滴、共享单车等迅速成为行业巨头的企业都是平台化的。对传统生产端企业来说,平台能够让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接更加紧密,促进产业协同,提升供应链效率、服务质量等等,这一系列环节的提升将有助于改善整个产业生态圈。

第四个特征,就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线上是整个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大空间,线下的实体是对线上的支撑,线上化发展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第五个特征,可以说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其组织模式是市场主导、多方参与、共治共享,以农产品生产为例,种养殖、加工、流通、销售涉及诸多环节,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治理,这不是单个企业所能做好的事情,它一定是整个社会、整个行业、整个领域的整体转型才能完成。所以说市场主导、多方参与、共治共享是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显著特征。

另外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转型的价值取向的问题,转型的立足点是以人为本,所以做数字化转型一定要着眼当前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比如“三农”问题和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领域存在的重大现实问题,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研究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规模,孵化一批数字化新兴产业,加速促进社会整体转型 , 而不单局限于为传统产业转型而转型。

2 数字化转型的三大问题

数字化转型当前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最基础的问题是基础理论支撑问题。比如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外延、动力机制问题,数据资产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问题,适应网信技术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如何调整优化政府、市场、企业的职能作用和权责关系问题等,这些基本理论支撑尚未形成清晰的框架,推进数字化转型就会困难重重。

在政策层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宏观指导比较多,但还缺乏指导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的清晰路线图,哪些要靠政府推动扶持,哪些要靠行业协会组织推动,哪些要靠市场来配置数字化转型资源。尤其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普遍所需的大型数据中心、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公共基础设施,亟须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规划布局,由央企或大型民企肩负“四梁八柱”的建设任务,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引导。

在企业层面,没有完全把战略、技术、文化放在一块进行综合研究,缺乏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设计和行动路线图,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够,把数字化仅仅看成是纯技术改造,对企业组织体系、运营模式、制度文化建设等研究不够,有的投资很大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是目前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3 合作经济产业转型的五点思考

我国合作经济体量最大的就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目前,全国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 2762 个、基层供销合作社 3.22 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17.26 万个、法人企业 2 万个、综合服务社 40.79 万个,实际从业职工近 200 万人。近三年每年利润都在 440 亿元以上,2019 年资产总额达到 1.6 万亿元。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 , 地位作用十分重要。从党和政府对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殷切期待看,从服务“三农”、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看,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经济产业转型,应当下很大功夫和气力,把大量基础性、全局性、创造性的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01 加快供销合作经济转型理论创新

从实践看,当前急需调动全系统和权威科研院校专家,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要求,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理论创新研究。如: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供销合作社如何转型发展;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经济的本质特征、规模结构、市场规则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探索,以及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作用研究;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供销合作经济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主要衡量指标研究。

02 加快供销合作社战略职能转型拓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总社充当“总参谋部”的角色。一是强化合作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战略规划职能,要把供销合作经济改革与发展谋篇布局工作做扎实,统筹规划战略目标,精准设计战略路径,发挥好战略规划的统领作用。二是强化法规建设职能,加快出台“供销合作社条例”,加紧研究建立健全与之衔接配套的法规制度体系,着力加强合作经济市场规则、培育和壮大基层组织等法规制度建设。三是强化网信建设统筹职能,补齐供销合作经济网信基础设施短板,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做实做强做大,重构产业链、服务链,形成新的独特优势。四是强化应急保供职能,总结供销合作社抗疫保供的实战经验,探索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保障民生的“国家队”的建设路子,把红色基因融铸到新使命中。五是强化国际合作职能,以国际视野和标准规范,大力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贸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供销合作方案。六是强化宣传教育职能,讲好供销合作社的故事,传播合作经济价值理论,让供销合作社成为广大群众的致富之家。

03 加快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今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应着手推出综合改革 2.0 版,“十四五”期间在攻克“联合社不联合、合作社不合作”上下大气力,让改革全面落地生根,百花齐放。一是搞好 2.0 版总体设计。二是用辨证发展的观点处理问题。三是把网信建设融入改革实践。四是组建综合改革智囊团队。

04 加快供销合作社网信基础建设

目前,供销合作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滞后问题。一是做实做强平台工程。加快建成全国供销“一张网”,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打造服务“三农”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平台,配置供销合作经济蓬勃发展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快供销合作大数据工程。从数据资源统筹规划抓起,以棉花、农资、茶叶等优势产业为切入口,滚动迭代发展大数据,加速指导方式、服务内涵和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彰显数字供销的社会影响、经济效益和文化魅力。三是聚力科技强社工程。大幅调整相关经费的投向投量,点燃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融入实体经济的星星之火,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新产业,攻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耦合、共创共享的合作经济新高地。四是注重加强制度工程。加强统筹领导,特别是强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立项把关、效益评估等职能职责,重点研究制定相关方在网络安全责任、数据资产权益、软件知识产权以及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的程序机制、权责关系等配套法规。

05 加快供销合作社人才梯队建设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经济体量较大,但还不代表强。我们要发展壮大,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没有人才优势,就难有特色优势、合作优势、后发优势。建议把供销合作经济的政策理论搬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课堂,系统了解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成效;拓展联合社及社有企业干部骨干的培训渠道;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加强基层社新型农民社员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培训手段和制度机制建设,走开基层社新型农民社员规模培训的路子。

来源:产业转型研究-专刊报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