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团队之旅(1) - 新的开始

前段时间同一些公司交流,大家对什么敏捷Scrum很是好奇与怀疑,总结一下有这么几点:

  • 敏捷是个新鲜东西。
  • 敏捷理念很好,但只适合与国外;甚至有一位Boss说:在哪都行,唯独在中国不行 。
  • 敏捷对人的要求很高,我们现在的人不行,因此不适用。
  • 敏捷导致成本提升。
  • 团队自我管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 全栈不现实,流水分工更合适
    blabla.....

在这里,我不打算解释什么是敏捷,什么是Scrum,因为网上有许多大牛介绍的非常清楚。

我只是想用我们一个团队的养成过程来分享给大家,尽量根据记忆与资料还原整个经过。

时间退回到2016年12月,我加入一家新创业公司,负责技术团队组建与架构搭建,从招募队友到设备购买,一切全新开始。


队友招募

如同大多数创业型公司,资金是很有限的,预算必须严格控制,每一分钱都要发挥最大价值(这里小小吐个槽,为了节约成本,这几个月我每天都是自带设备,背着重重的MBP上下班),因此一致认同采用精兵策略运作团队,最大化发挥团队的效率。首选的成员目标是之前一起共事过的且离开原单位的伙伴。

值得高兴的是,当我发出招募请求给一起从Z公司出来的几个同事时,他们纷纷表示就算是降薪也愿意跟我一起做事,不得不说这是令我感动的事。

人员陆续到位,由于本来就在Z公司跟我一起工作了一年左右,大家都熟悉,团队的组建阶段与震荡阶段就比较好度过。

初始成员: 后端人员开发 2名,前端APP开发 1名,UI设计 2 名,产品经理 1名,加我共 7名。
人数上倒是蛮符合Scrum的最佳人数 (7 ± 2) 。

这里面居然没有测试人员!!! 漏了吗? 不重视测试与质量了吗?
也没有IT运维人员!!!
这个问题后面再说。

其他小伙伴就不在这里列出来了。


技术选型与分工

团队组建完成后,大家开始分工干活。

技术的小伙伴购买并部署云主机,技术选型与制定框架。
基于投入产出比角度考虑:
后端 采用 Ruby开发语言,RubyOnRails作为开发框架;
前端App 采用 React Native 混合开发模式;一个人员同时搞定 iOS & Android;
源码管理 购买github的企业服务;避免自己部署维护GitLab CE;
主机 数据库 缓存 全部购买云服务;节约运维成本;
redmine 做计划任务;

后端系统架构方面,直接改进在Z公司验证过可行的系统架构(以后有机会把这个框架的设计写出来),原来的系统架构需要处理历史包袱,导致架构相对复杂,这次是个全新的系统,没有历史包袱,所以把原来的架构做柔合简化,重新编写。

后端的小伙伴主动提出,给他机会,我提供指导,让他来负责实现这个架构,这样他可以更好的得到学习与锻炼。

前端的小伙伴也是非常优秀,从刚接触React Native,边学习边实现,一路走来踩了不少坑。

产品经理与UI也在啃哧啃哧整理需求、画原型、做设计。


似成相识的轮回起点

一周后,产品经理把需求整理出来了,并向我们扔了一堆用Axure RP画的看起来详细的交互原型,然后要我们给出开发计划。

这个很常规的做法,但是当时我的心里却是一万头小动物在奔跑,我仿佛看到之前那些项目的场景又在重演:产品与技术的相爱相杀、互相伤害、无尽的需求变更/澄清之争、BUG与功能进度的交织导致的加班、项目的不断延期、以及到最后的互相甩锅。

这些场景是否或多或少出现在你们的项目之中呢?

为了避免这些的发生,为了项目最终真正成功,我直接喊停了产品经理的需求工作,向他说明了我们曾经因为这种方式而遭受的痛苦,要求采用用户故事的方式来描述需求。

产品经理当时对用户故事是简直一脸懵逼,随即对他做了讲解,并推荐《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一书。产品经理值得点赞的是,不懂就学,立即下单买书学习。


只有亲身经历一遍,才有经验教训

产品经理内心还是不以为然,不认为现有的方式会有问题。

那么我们用一个星期按照原来需求方式来实现一个小demo,交付的时候让他感受一下会的到什么。如我预测的一样,几个简单的小功能就有好些地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差异。

让他明白需求原型上有写明了的,开发人员如果没有照做,是开发人员的问题。
需求原型上没有说明的,开发人员没做或者按照他们的理解去做了,如果有问题是产品经理的问题。否则就只能导致互相伤害。

经过这次体验,有了共同的认识。他便认真看书学习。


重新开始

我们的美女CEO Phoebe看到这本书,也好奇拿去看了两天,然后跟我说这上面的方法看起来很不错,她们商务方面也能借鉴。让我给她讲解了什么是Scrum,然后问,我们能不能用Scrum来做事,我说当然行,但是要用就严格遵照Scrum的原则,我们做事的方式需要发生改变。她说我们刚开始,没有那么多条条款款,拍板决定用Scrum,。

同时,团队也很有兴趣做这种尝试。因为我声明出现任何问题,都将有我负责承担,为团队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

那么,Scrum的角色分配:
ScrumMaster (SM) - 我
Product Owner (PO) - 产品经理,以后我们将用PO代替产品经理(PM)
Dev Team - 前后端开发 + UI

给大家讲解了一天的Scrum,让全体人员动手练习如何写用户故事与验收标准。
根据Scrum原则约定我们的准则:

  1. 质量优先与进度,不对质量问题妥协;
  2. PO负责整理用户故事并排序;
  3. 开发团队负责为用户故事编写验收标准,PO审核验收标准;
  4. 开发团队对交付与质量负责,单元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持续集成都是开发团队的职责;
  5. 由团队承诺一个Sprint完成多少故事;
  6. 不在使用Redmine作为任务跟踪,仅它的Wiki写文档;
  7. 使用物理白板作为进度跟踪,并拍照留存。团队不再另做汇报工作;
  8. 为了强化对用户故事与验收标准的掌握,完全用告示贴手写;
  9. 不加班,不加班,不加班;
  10. 两周(10个工作日)为一个Sprint, 不提前也不延后;
    .....

然后,PO花了一天时间按照规范重写用户故事并与团队讨论。第二天启动迭代计划会。

事实上,当时从CEO到开发团队,会做出什么效果,心里都没有什么底。有的只是对我的信任。

在这里感谢我们的美女CEO Phoebe的信任与全力支持、各位小伙伴的鼎力协助,否则就没有后续的故事了。


未完待续....

敏捷团队之旅(2) - 新年前的第一个迭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敏捷团队之旅(1) - 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