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诗经《蒹葭》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奉为经典,称作《诗经》。周代有所谓王官行人采诗及公卿列士献诗的制度,此书当为周王朝列官在此基础上长期搜集,整理,编选而成。书成于春秋时代,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另有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全书包括的地域很广,主要是黄河流域,但也远及长江流域。

  《诗经》各篇都可以合乐歌唱。《墨子.公孟》就是“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说法。根据音乐的不同,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色彩的乐歌,计有《周国》,《召南》《魏》《秦》等十五国风。其中大部分是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

  《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学的光辉典范。特别是民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养育了后来一代代的进步诗人。《诗经》为后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复叠的章句,多彩的修辞等,都给后代诗歌以艺术上的营养。特别是“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更给后代以巨大的影响,是形成中国诗歌特色的要素之一。

  《诗经》仿佛是一面镜子,对整个周代社会做了真实而全面的反映。《诗经》中部分诗篇出自于统治阶级各阶层之手,这些作品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围绕着权利与财产这个中心展开的矛盾斗争,当然也有许多歌功颂德的篇章。《诗经》中的民歌,闪耀出夺目的思想与艺术光辉。这些篇章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爱情,战争,徭役等多方面的生活,其中颇多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不少诗作嬉笑怒骂,冷嘲热讽,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与丑恶。《诗经》中这种“饥者歌其食,老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进步文学的影响极其深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蒹葭》是《诗经.秦风》中的一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为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己。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洄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开头以“蒹葭”为背景,借秋天的凄凉气势,表现出自己的失意与惆怅,以“蒹葭苍苍,蒹葭凄凄,蒹葭采采”,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枯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之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描景写情,写景写情相结合,一唱三叹,中间阻隔千重,将诗人因思心徘徊,不能抑制其无限惆怅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佳作。时至今日,再次拜读,对古人词语上的造诣,佩服的五体投地!

再读诗经《蒹葭》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诗经《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