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还是不救?拷问人心

救,还是不救?拷问人心

过去,关于未成年人救不救落水少年,曾经在报刊媒体激起一片口水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依然时不时有未成年人因为搭救落水人,而被水鬼夺去生命,甚至还有上升态势,叫人扼腕叹息,扪心叩问——

救,还是不救?拷问人心。

怎么救,如何救?攫住人心。

2014年3月17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湖北秭归茅坪一个少年心血来潮,到长江边去洗澡嬉戏,结果落入水中。他大声呼救,被路过的两个旱鸭子同伴听到,奋不顾身,跳下水去,搭救落水少年。最终,落水少年被成功救起,而那两个少年,却被水鬼缠住,永久地失去了生命。人们说着,论着,不过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谈论别人家的事情,但在笔者听来,却是悲痛万分,陷入深思。

其一,两个少年勇敢救人,见义勇为,其精神固然可嘉,但其做法是否妥当,值得斟酌。首先,这两个少年想没想过,自己是旱鸭子,单枪匹马去救人,结果会怎么样?倘若是自身能力不足,救人不起,不但是落水少年成功得救几率降低,自己两个的卿卿性命也难保,这一下可是三条鲜活的生命,他们有没想过这点?

其二,首先,两个少年是否具有自救能力?明知自己是旱鸭子,在事发以后,不顾后果,是不是有点儿逞能,匹夫之勇,莽撞行事?为什么没想到打电话报警,求助他人,借助更多人的力量去搭救落水少年?虽然那时那刻,时间紧急,时间就是生命,但是,他们是不是可以有分工有协作?一个少年拨打电话求助他人,一个少年对落水少年进行语言上的安慰,让他不要惊慌,镇定,很快他就会被人成功救起,进行必要的心理救援,如此云云。

其三,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的缺乏。如何对待诸如落水或者火灾,我们是不是要以人本位的思想来考虑,现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子女贵如黄金,首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学校如何进行安全教育?社会如何做到监督督促工作?笔者以为,作为家长,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就拿落水少年来说,首先,要教育孩子遇事镇定自若,确保自己有救人和自救的能力,再去见义勇为,如若不然,要学会借助他人求助他人,如今手机不是人手一部么?那就是最好的武器;其次,作为学校,安全教育一定要绷紧那根弦儿,丝毫不能松懈,而且主要的也是教育孩子们如何救人,如何自救,在救人之前,一定要想一下,闪电般地想一下,我是否有救人的能力?我能否成功搭救他人,并且能够自救?如若不然,就要第一时间求助老师同学或者社会人士;对于社会,河边江边,不适宜游泳戏耍的水边,是否有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是否够大,足够醒目?作为社会人,见到江边河边有戏耍的少年,是否应该善意提醒一下呢,等等,答案是肯定的,都值得深思。

第四,想方设法抓安全教育,笔者以为,可以把见义勇为的一些事例,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后果编写成教材,对孩子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不仅是未成年人,就是成年人,笔者以为,也很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以减少无为的牺牲,争取最大的胜利。

新的时期,新的时代,见义勇为,也要有新的内容,新的面貌。

天气日渐转暖,江河湖海又成为事故的高发区,而孩子们终究是孩子们,即便是高压线,他们也想去碰一碰。血的教训,血的事例,警钟长鸣,什么时候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实在需要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起发力,持续发力,坚持不懈地发力,保卫我们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美丽绽放,托起明天的太阳。

你可能感兴趣的:(救,还是不救?拷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