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需要孤注一掷的勇气

      那些追寻理想的每个清晨傍晚,都氤氲着美好的芳香。

      理想是什么?理想来源于古希腊哲学。有人说理想是一个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终极目标;有人说理想是驱动人战胜自身弱点不断突破自我源泉;更有人说理想是相对于现实的苟且。而我所理解的理想,它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精神家园,它是灵魂深处的栖息,更是自我与超我之间充分自洽。

        我突然记起前段时间,在一个访谈节目里陈丹青先生曾经回答过记者关于他所理解的理想的含义。他说:“他年少时渴望成为一名画家。回国后,他不止一次提过,人总是要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最大的理想。”而为了这个理想,他把他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自己最钟爱的事业,他最终也实现了自身的愿望。可是待到他年过中旬,游历过世界之后,看过世界最优秀的画作之后,他便觉得自己的理想,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他更加努力,他的理想又升级为成为世界一流的画家,虽然他知道,这个目标还很远,但他从未放弃,坚持着自己的初心,这何尝不是曾在我们脑海惊鸿一瞥的照应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事的被迫与无奈会让自己放弃和妥协很多。就如同《月亮与六便士》里斯特理的偏执和怪诞,让世俗的眼光永远无法理解。要让平凡的人抛掉一切世俗的眼光,道德的束缚,人性的枷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一个别人眼里的疯子,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是我们许多人内心深处应该都有过这种冲动,斯特里画画并不是为了卖,而仅仅是喜欢,身体上的痛苦他不在乎,也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画,这样极端的精神,脱离了社会的规则,通常只有在天才身上发生,天才往往都是疯子,这种偏执和疯狂在现实的世界里,在成年思维的权衡和考量里,大多数人所做的都是妥协。而成为疯狂者的毕竟是少数异类,而斯特里拥有孤注一掷的勇气,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我想,这个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天才的勇气。

      回归到现实中,我们生而为平凡的人。很多我们自认为的理想之路在实现碰壁的过程中,很多人还未走到一半就放弃了,而那些熬过无数个寒冬腊月,迎来崭新春天的人,他们多经历的,便是理想指引他们熬下去的最大信念。

      昨天感恩节给老朋友打电话,已是晚上10点了,她才下班不久。她在北京工作快两年了,很努力的姑娘,两年前孤身一人去北京发展,每晚坐地铁回家已经很晚了。打电话的时候我从她在寒风中颤抖的声音中,感受到了她的疲惫与战栗。心中一阵酸楚,脱口而出一句:最近还好吗?她停了一会儿笑说:“还好,就是外面太冷了”。我不知道她这句话说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反应,我知道这可能是大多数在异乡大城市里的年轻人使用频率最多的一句话吧。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谁过得容易,只是现在习惯保持了沉默,很多想说的话,生活的不如意,哪怕是小小的抱怨。都已经学会了自己去消解,而不再像年少时那样,有一点不如意,就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她真的过得好吗?我想她自己知道,这样一个坚强自立的女孩子,总是把好的,开心的,快乐的事分享给你。可却要把在北京不开心和所有的愤懑都留在自己心里。或许她不想让我看见她的脆弱,不想让当年劝阻她去远方的那些家人失望的表情或是异样的眼光。

        我很佩服她当年的勇气,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付出了很多代价。无论是选择、时间、青春、努力,坚持这些对她而言,不过是让自己的青春多一些底色,不过是为了骨子里不服输那口气儿。还有那坚持多年的写作梦想。我问她今后的打算,她说她要留在北京,她说刚来北京时,确实有诸多的不如意和不习惯,但现在她都扛过来了。坚持了多年的小说写作,今年终于有了些起色。她在电话那头瞬间兴奋地侃侃而谈,我仿佛看见了她闪着星光的双眸,脸上洒满了欢快愉悦地表情。她或许在将来的不久就会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过上她想要的生活。如果我拥有她这般孤注一掷的勇气,现在是否也有所不同呢?我不知道,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每一条自己选择的路都有别样的风景,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你自己喜欢的并且正确的路勇往直前的走下去。

      无论是为了理想还是生活,只要能变得更好,一切都值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想,需要孤注一掷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