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合宜 道之真体

《菜根谭》卷一


【原文】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译文】

一个好动的人就像乌云闪电,霎时就会无影无踪,又像风前的残烛孤灯,摇曳不定忽明忽暗。一个喜欢清静之人,如熄灭的灰烬,又像丧失了生命的枯木,生命力消失。可见过分的变幻和清静,都不是合乎理想的人生观。只有在缓动的浮云下,平静的水面上,才能看到鹞鹰飞舞、鱼儿跳跃的景观。用这两种心情来观察万事万物才算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

【解说】

“阳精随气以运动,阴精藏神而固守,内外交养,动静互根……”阳精运动以卫外驱邪,使邪气无法侵袭人体,阴精固守形体,以敦养九节三十六筋骨。生命的各机能在动静有序的状况下运转。若是人为的因素扰乱了这种正常的秩序,身体就受到了伤害。然而,世人不知个中道理,只是凭着主观的情绪表现为生活的法门,他们因而过早地损伤了自己的身体。

我们必须注意人体活动的动静平衡关系,唯有这样才不会对身体造成损耗。在养生的实践中,养生者注意到动静平衡关系,也是中庸之道在养生中的具体运用。

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动静平衡的大有人在。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运动也要把握住一定的运动量。任何东西,只要超过了一定分量就归于反面效果了。实践证明,过量的运动会损伤形体,拉伤肌肉纤维组织,并且又会造成心跳过速,压迫动脉血管,肺叶活动过速也会使气管过于扩张,导致一些器官的损害。运动适量,舒筋活络,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而静止不活动,又会导致血气阻塞,将病理物质滞留在体内。动的目的是使气机畅快,气畅则精和,精和则神凝。而动静相宜,就会使人体精气神相互冲和,互相滋生,这样就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由此,养生者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就应按动静结合的原则去做。

以动静平衡的原理养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运用。

一、心理方面。

心要静。心静就远离物欲纷扰,不生无名之火。心静,使精阴内守,气营运于外而有根依托,而不成为浮气,不生躁性。精阴内守,就会使神来内聚,从而精与神互生,心宽体盈,这是从生理一方面说的。另一方面,心静之法的具体运用在于,人要沉入当前的生活之中,将精力投入到其中去,做好某件事情,并从中获得乐趣,这就是借物以养心之静力。比如说一个爱好工作的人,他埋头在工作之中,而忘了外界的变化。可见,心静的关键是使自己投入又要使自己“善忘”,忘记那些烦人琐事。

二、身体运动。

运动可以养形体。形体不经过人的锻炼,就不能显现人体之美。运动锻炼既舒活筋骨,又塑造形体。骨坚肉固,病理邪物就无害存之地,而被免疫系统清理干净。

动静平衡的哲理,印度哲人奥修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人就像运动的车轮,中空的部分静止,实体的部分在运动,它们本是一体。

【例解】

孟尝君欲入秦

孟尝君即将西行秦国,幕僚说客百般劝阻他听不进去,并说:“你们用人事道理劝我,我都懂,不必再言,如有用诡语的鬼道来劝我,我倒要斟酌斟酌。”

孟尝君孟尝君言毕,家臣来报:“有人要以诡德鬼道奉告。”

孟尝君吩咐家臣接见。来人见到孟尝君就说:“我来此经过淄水,见淄水上有两个偶人交谈,一个是土偶,一个是木偶。木偶对土偶说:‘你原先是泥土,由于把你捏成土偶,如果遇到雨水、洪涝一起来,你一定被毁,变成一团泥巴。’土偶不否定地说道:‘不错,我遭雨水、洪水会不成形,但我是返璞归真了。而你呢!原是东园桃树被人取于刻成人形,遇到雨水、洪涝一起来,你必定浮在汪汪水面上东流西荡,最终不知归宿。’君侯现在入秦,秦是四面闭塞的国家,对中原虎视眈眈地存觊觎之心,如若你去恐像木偶一样,遭不知所终的祸患。”

孟尝君听后在厅堂踌躇一会儿,然后无言离去,自此再也不讲西走秦国。

欲动必先确定根本,有了根本的原则,无论遇到外界何等巨大的压力,都不会对自身造成多大的伤害;有了根本的东西,即使受了损伤,也能及时作出补救措施,并且,更能够促进事情的发展。动以静为根,且动要注意适度,否则,就只会害生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动静合宜 道之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