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那些事儿】(十)教育的“反哺”

曾经读到过一位美国老师的文章,说她在接手新班时遇见了一个小男孩,调皮至极。一次上课,他又玩闹着打扰别人,老师很生气,把他带回办公室狠狠教训一番,然而,男孩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依旧调皮爱闹,丝毫没有改变。老师很纳闷,也很苦恼,她决定去翻看男孩的成长档案。

幼儿园时,老师评语:“贝鲁尼好学聪明,十分听话,笑容特别美好。”

小学时,老师写到:“贝鲁尼的功课很认真,上课专心听讲。他的妈妈生病了,希望他能多一些笑容。”

还有一张,上面写着:“可怜的孩子,他失去了妈妈。我没有帮到他,我感到很难过。”

……

她恍然大悟,想起前几天对他严厉的批评,流下了眼泪。她开始用母亲的眼光去关注他,耐心而爱护。贝鲁尼恢复了他认真刻苦的一面,多年以后,老师收到了一位医学博士的婚礼请柬,上面署名:贝鲁尼。

贝鲁尼十分感谢老师,没有遇上她的话,他的一生就毁了。老师转而握住他的手,说:“孩子,我应该感谢你,是你,教会了我如何做一名老师。”

大多数人,原本并没有做老师的天分,甚至没有做老师的意愿,犹记大学班里35位同学,只有7个人举手,表示自己是因为想当老师才报师范专业。纵然当时我是那7个人中的一员,我对于“教师”这份职业所包含的东西却并不清楚,有崇拜、有敬佩,但还未领会其艰辛和付出。师范生的大学生活,只能说为了成为这一科目的老师你我们做了知识层面的准备,然而在那座园子里我们终究还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老师的精神内核是在日后亲身立于讲台时才慢慢饱满起来的。 美国老师说,是贝鲁尼让她成为了一名老师,我也想说,是孩子们引导我教育我,让我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带好生命中的第一届毕业生后,我就去读研了,孩子们回校也见不到我,应该有一年多未曾碰面。那届毕业班里有一个学生跟我同一天生日,我自己都忘记了这个日子,也没料想他会来,可他真的来了,骑着自行车走了40多分钟到大学给我送蛋糕。本来这一个能算见了面的,然而那天我有课,手机在书包里调成了静音,等放学了看到,天已经黑了,他也早离开了,给我留下两个未接电话和一条祝福短信。

想到这事,心里总有深深的遗憾。

来贵地之后,很多学生辗转知道了我支教的消息,纷纷加我QQ,询问我这边的情况,是否习惯?是否缺东西?这边的学生是否要帮助?其中一个孩子还是文学社的,只带了一年。他们这样关心地问询,我在异乡早红了眼眶,心底有暖流像列车驶过。

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教师当然应该尽全力教育学生考出好成绩,让他们能够去往更大的世界看见更多的东西,但也应带给孩子们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从小爱走向大爱——他们关心我,关心这边的孩子,我只觉得欣慰,没有白教啊。

教师的生命要说创造了什么,眼睛看不见的,只有心灵可以丝丝捕捉到。这些遥远的毕了业的孩子,给了我太多温暖与感动。

前些天整理了一部分文章发往杭州,时隔一年多,又做起了校刊编辑工作,遥远而亲切。每天下班做一点,做一点,今天晚上十点多终于完工,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一口气。这里的人家睡得早,外面漆黑一片,只有我的小窗,映出一方昏黄的灯光,像极了高三时某个完成作业的深夜。

想起第二天还要早自习,匆匆洗漱躺在床上,妹妹发来信息说给我寄了些吃的,我笑了,笑里有长姐的惭愧,也有妹妹的爱。由于家庭原因,我们俩姐妹在一处时多,其实对她的照顾也是后来才多起来,自己并不觉得怎样,但小孩子记性好,上了大学之后反倒是她照顾我多。

突然想起曾经和一位前辈聊天,她说起她带过的一个学生。那年前辈教初三,初中升高中,也算是做学生的第一次经历人生吧,那个男生很用功,按基础来说也该是第一批被录取,然而,就在那个当口,男孩的爸爸出车祸,连医院都没来得及送就去了。男孩痛哭流涕,在给前辈的电话里一遍遍自责:他不来给我送衣服就好了……前辈当然也伤感不能自已。做一名老师,有时候真能把那些心心交通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她忍住眼泪安慰他,只愿这位弟子能正常发挥,考上好的高中,以慰父亲的在天之灵。男孩坚强,最后总算不负所望,在高中校园里安心学习,为接下来的大学梦奋斗。

没成想,世事难料,男孩上高三那年,前辈的父亲疾病而终。当时前辈正参加教学比赛,一边流泪一边备课,难过之余,竟忆起三年前的那位学生。想想自己人到中年,老父亲此时亡故也算寿终正寝,自己尚且如此伤心,而当年学生……他的痛苦何止百倍!又岂是言语能说清道明的?

她拨了电话过去,哽咽着诉说自己的遭遇,也向那个男孩道歉,当年的只言片语,分量微毫,她远远没能体会他的蚀骨之痛。男孩亦恻然,言语之间倒是宽慰她不少,想来曾经的丧父之苦让他瞬间成熟,成了一个男子汉。那以后,男孩时时电话,告诉前辈自己的生活,也嘱咐前辈照顾好自己,“那些爱自己的人逝去,并不是为了让我们过得不好”。


【支教那些事儿】(十)教育的“反哺”_第1张图片
反哺图

有一种鸟,叫寒鸦,它们长大后并不远远飞去,而是回头照顾巢中的老鸟,鸟类学家把这种行为称为“反哺”——教育的最后,也有“反哺”。年幼的妹妹心疼姐姐,毕业的男孩宽慰老师,这都是教育的本真。

教育的本真是爱。我们付出了一些爱,竟得到了一片爱的海洋,在这片漫漫的海洋中,我们被引导称为真正的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支教那些事儿】(十)教育的“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