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地理的关系
文化与地理只有相关性,没有因果性。世界上大部分地方的文化只是普遍地受到了地理上的影响,但是在细节上却存在着自然选择和偶然性。
就比如欧洲大陆各国在地理上类似的情况下却呈现出迥异的文化。
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大洋洲)的高地有很多原始部落,很多是在1931年才接触外界世界。而其中有个部落叫做高隆族,他们有个风俗习惯是女子殉葬。和中国式的强制殉葬不同,她们是在丈夫死了之后,主动让家属勒死自己。
你会问,为什么是自愿的?地理因素?No,其他同一地方的部落并没有这种习俗;贫困原因?No,在当地物资供给充足;更不上什么控制人口,男权社会了。
这仅仅是一种文化习俗。可见文化的力量是有多强大。
文化就是一种习惯
文化是一种如此强大的存在,甚至能够替代人的自由意志,左右人的生死。
文化把自认为对的当做理所当然,甚至形成人类的一种习惯。既然是习惯,就是可以改变的。
就比如,二战时期,新加坡的两家酱油厂。在二战前,大家习惯的是第一家酱油厂,一致认为只有第一家才好吃。可当二战摧毁了第一家酱油厂,大家只能吃第二家酱油厂的时候,渐渐地就形成了新的酱油文化——第二家酱油才好吃。
这就是文化造就的一种人类本能——从众。从众是把别人当做判断是非的标准,甚至跟着别人经验就走完了这一生,比如高隆族殉葬的女子。
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它不过是一种人类意识中的惯性。而我们是否遵从,其实完全是有选择权的。
人类大脑的两个系统
人类大脑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直觉系统,一个是逻辑系统。
直觉系统,是从固有的经验,或是别人的做法中直接提取出思维的捷径,节省了我们大脑能量的消耗。这明显在能耗方面是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的。
就比如从众,有时候也是对的。你要升学,就业,结婚,生子,这些你都可以跟着普罗大众去做,你完全不需要有太多的逻辑思考就可以付诸行动,因为这些普遍意识中的经验是可行的,是对人类本身的生存和繁衍是有利的。
可是,从众有时候也会将我们带入歧途。就如加拿大世界遗产的 “野牛跳崖”,这种从众最终的结果是灾难性的。领头牛往悬崖边上狂奔,后面成百上千的野牛紧跟其后,毫无逻辑可言,剩下的只是跟从。即使第一头牛发现了悬崖这样一个险境,可因为后面刹不住车的野牛太多,所以大家也就一头一头地摔死在悬崖下,无一幸免。
要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我们需要依赖我们大脑的另一个系统,复杂思考系统。很不巧,这个系统是犯懒的,一旦开启复杂系统,就需要耗费我们大脑的能量消耗,就如你做一道复杂的数学计算题,你是需要停下来好好逻辑推理计算,而不是脱口而出就给出一个答案。
通过复杂系统避免从众把我们带入歧途,我们就需要进行换位思考,这个想法是不是别人输入给你的?如果你是他,你会跟他一样做吗?只有具有这种辨别能力,我们才能把每一次的选择都紧握在自己手里。
地理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在细节上,地理对文化的影响不大,可是文化的普遍性来看,地理还是会对文化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就比如,海边居住的人,就会形成一种对大海敬畏的文化;因为在欧洲大陆生长着马这种动物,所以欧洲具有马文化,而北美没有,那欧洲人相较于北美印第安人就具有了强大战斗优势。
这种文化上的优势,给不同的地方生活的人类带来了不一样的命运。可是最根溯源,一切都有因果,而所有的苦难都是自作自受。
人类能够驯养动物,发展牧业,这对人类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提供食用价值,作为劳动力工具等等。
至今,被驯化只有十几种大型哺乳动物,山羊,绵羊,五种牛,猪,马,2中骆驼,驴,驯鹿,羊驼。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亚欧北非大陆,分布在南美的只有一种(羊驼),而分布在北美澳洲的,居然一个也没有。
究其缘由,那是来自于人类对于动物惨无人道的灭绝。
人类驯化动物是很难的。一种动物有没有可能被驯化,是要看多方面的因素:1)这种动物不能吃太多,比如狮子这种大型食肉动物就不适合;2)生长不能太慢,要有一个划算的投入产出比;3)可以随意繁殖,不能在人类监视下繁殖的动物没法被驯化,比如猎豹;4)不能太凶猛,比如河马;5)不能太容易受惊,比如盘羚,一受到惊吓就撞墙;6)群居性,他们自带社会结构,并且会把智人当做自己的首领,而这是人类牧羊牧马的一个根基。
驯化动物如此之难,所以物种越丰富,可供驯化的动物数量就越多,驯化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北美澳洲等地人类对动物的大批量灭绝,直接导致了驯化的动物基数变小,最后惨遭欧洲人的侵略,这就是自作自受。
这个世界有文化,也有打破文化的逻辑思考系统。地理跟文化有时候若即若离,有时候也对整个文化走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人类的文化,可以是多元的。而文化中,我们如果更关注于人性,那我们就更懂得所有的结果,都来自于我们的起心动念。
脑图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