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没有担心不幸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

你的孩子,有没有担心不幸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_第1张图片
worried child.jpg

01

晚上睡觉前,8岁的儿子过来说:“妈妈,我想跟你谈谈。” 他说:“妈妈,我很担心,如果我们坐的飞机掉下来,你和爸爸、姐姐都死了,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他的声音哽咽了。
想起儿子刚才跟爸爸一起在看电视节目,我问:“是不是刚才电视里有飞机掉下来了?”
儿子点点头。他们刚才看的是《空难》(Airline Crash), 分析过去飞机失事的节目,有很多飞机坠落的镜头。“我会非常孤独的。”他眼睛里含着泪。
我非常非常理解儿子的的心情,知道他是真的伤心,真的害怕。因为我小时候有过类似的担心。
那是我上小学以前的事。一天晚上有人来我家聊天,说附近有个村子的一户人家,夜里被人偷走了院子里的小推车。那天晚上我一直不愿意去睡觉,担心半夜有人来偷我家的小推车。我家没有大门,小推车就在院子里。我妈告诉我不可能有贼。我还是很害怕,请求妈妈把小推车推进屋子里。妈妈说没事,真的有小偷,她也能听见。但我不信,因为半夜里发生什么事我根本醒不来,妈妈怎么可能听到?最后小推车还是留在了院子里,我在床上担心了很久才睡着,后来又连续担惊受怕了好几天,才慢慢淡忘了。
我给儿子讲了这个故事。儿子问了一些关于小推车的问题,感觉好点儿了。但还是担心。
我对他讲飞机失事是非常非常小概率的事件。打个比方,坐1000次飞机可能有一次出事,我们才坐几次,大可以放心。
他说:“我真的不愿意只剩我一个人,我会非常孤独。”
“那更不会。”我说,“飞机真的掉下来,一般来说所有人都会死,那么我们全家一起去另一个世界,我们还会在一起。”(这不能说是谎话吧,因为人死了以后去了哪里,真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孩子慢慢平静下来,跟我道了晚安。
我知道他的心里还是会有一些担忧,我希望他用自己的力量克服那些担忧。

02

儿子担心飞机坠落,我担心小推车被偷,都是因为年幼的孩子看到、听到了别人、别处发生过这种不幸和意外,担心发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孩子之所以有这种担心,当然是因为年龄小,跟他们这个年龄的心理和思维的特点有关。

第一,孩子比大人有更强烈的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跟同情心(sympathy)不一样。
同情心是知道别人不开心,想以劝慰给别人一线曙光。

你的孩子,有没有担心不幸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_第2张图片
Sympathy.jpg

同理心是你听了别人的遭遇,感受到他的心情,跟他连接、共感。

你的孩子,有没有担心不幸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_第3张图片
Empathy.jpg

因为工作关系,我亲眼观察到小孩子表现出很明显的同理心。
有一次我给两岁的孩子们读《魔法龙帕夫》的故事,读到帕夫的朋友们都不再来找它、它很伤心不再咆哮的时候,几个小朋友的眼睛里都泪光闪闪。
还有一个场景我每次看到都会为之感动:一个孩子哭起来,会有小朋友过来问“你还好吗?” 轻轻摸摸他的手臂,或者给他一个拥抱。这种心灵上、感受上的连接,比老师过来说“没事了,好了”更有让孩子平静下来的力量。
因为有这种同理心,所以当孩子听到、看到不幸的事情发生,更容易代入受害人的角色,体会到受害人的感觉,也很自然地联想到可能会发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第二,孩子还不能分辨偶然的意外和经常发生的事件之间的区别。
孩子看到、或因为听说而在脑子里生成不幸事件发生的影像,清楚自己看到了什么画面,却无法理解这些事件只是小概率事件,是个别的、独立的意外,会觉得也会发生在自己的生活中。
有的节目(例如《空难》),把很广范围、很长时间段内发生的不幸事件集中起来分析报道,更让幼小的孩子觉得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有的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例如地震、洪水),为了追求视觉冲击效果,滚动播出灾难发生时和受害者悲痛欲绝的镜头,对大人的情绪也会有负面影像,更何况是幼小的孩子!有的孩子甚至会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症状, 比如恐慌、 焦虑、失眠、胃肠不适等。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不宜多看对不幸事件和灾难的报道。

如果是8岁以下的孩子,不仅新闻报道,甚至有的动画片也需要大人陪看、指导。
美国儿科科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通常8岁以下的孩子还不能完全区分现实和虚构的世界,他们更容易认为影视上的是真实发生的,也更容易模仿。所以有孩子看了《超人》,披着床单从高楼上“飞下来”;还有孩子看了《熊出没》,学光头强用电锯锯妹妹的脸。
再大点的孩子,虽然能够分辨事实和虚拟,但是不幸事件的传播,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害怕降临到自己头上。
特别是现在大众传播更快更广更多样化,任何地方发生了不幸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很多公众媒体、自媒体给以文字、照片、视频报道、评论,大人或者忧心忡忡、或者愤世嫉俗地谈论,更容易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我跟几个朋友讨论这个问题,发现孩子担心的事简直五花八门,有的孩子担心被绑架,有的孩子担心爸爸被警察抓走,有的孩子担心恐龙闯到房间里来......这些担忧,对于孩子来说非常痛苦,轻则对他们一段时间内的心理、生活有影响,重的还可能成为恐惧症,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家长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03

如果孩子有了这样的忧虑,父母应该怎么应对,怎么来帮助孩子呢?
根据网上查到的多方面信息资料,我总结了一个“八字方针”,家长朋友可以参考。

这八字方针是: 认可,谈论,解释,面对。

认可,就是认可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感受严肃对待。
一些大人常用的说法,像“别傻了,不会发生的。” “没什么可害怕的!” “别怕!做个勇敢的男子汉!”其实是对孩子情绪的蔑视和否认。不仅不会帮助孩子化解痛苦,有时反而会让孩子否定自己、自卑、自闭、孤独。
“我知道你很害怕,我理解你。”“这种担心很正常。” “我跟你在一起。”类似这样的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不安得到了严肃对待,自己的情绪得到了认可,“我不是一个人”。

谈论,就是鼓励孩子谈论他的不安、焦虑和恐惧。
我们常说,“说出来就好了。”让孩子多说说自己的感觉,也是一种发泄,说出去了,心里的恐惧就减少了一些。在一个孩子觉得舒服、安全的环境里,父母的陪伴和倾听,能让孩子放松地倾诉自己的忧虑。有时候,从孩子的谈论,大人能够知道一些孩子恐惧的更深的诱因,比如,一个孩子怕水,他事实上可能是怕海底有鲨鱼;一个孩子害怕上学,可能是害怕某个同学对他的欺凌。
这种谈论和倾听,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次情商教育:痛苦、担忧都是正常的情绪,我可以把这些感受说出来。

解释,就是告诉孩子事实,比如小概率事件,比如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等等。新西兰基督城大地震的时候,不少孩子担心自己家也会有地震。有个父亲做得很好,他找到一些视频资料,给孩子讲地震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奥克兰极小可能发生,如果发生了怎么自救等等。不仅有效减轻孩子的忧虑,还教了不少知识。

面对,就是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担忧和恐惧,参与采取一些实际措施去防止可能发生的情况。
上面说的那位父亲,给孩子讲地震自救知识时,让孩子帮忙准备应急包裹,像给贮水瓶装满水等等。朋友5岁的孩子看了《侏罗纪公园》,很担心坏恐龙会闯到自己家里。朋友帮他一起做了一个“恐龙禁止入内”的牌子贴到门上,5岁的小孩子才开心地玩耍。我儿子有时候担心夜里有人从他卧室的窗子爬进来。我给他演示窗户上的防坠楼保护锁,让他明白就是小孩子也不可能爬进来,又请他把屋门锁上,挂上安全链。这样他就能安心去睡觉了。

04

孩子的这些大人可能觉得好笑的担忧,如果不能得到恰当的对待,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心理健康和情绪智能的发育。
除了用“八字方针”较好地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恐惧,父母也可以做些预防工作。比如,在电影、电视还没有分级制度,新闻报道一般家庭共享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对这些节目先把把关,尽量陪孩子看,做些正面讲解和引导。对于一些自己都觉得情绪受影响的报道,让孩子少看,并且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多地谈论。
一个心理健康、情商良好的孩子,更有可能成就更大的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

(槭树街艾林 原创出品。本文已在版权印备案,如需转载请访问版权印。)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孩子,有没有担心不幸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